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已经逐步上市,如单抗、双抗、细胞治疗产品等,然而在病人获益的同时,临床上大量不良反应的出现也随之而来,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也因其发病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成为临床及临床前评价的重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由广泛免疫激活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与细胞因子的显著升高相关,主要有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γ-干扰素等。寻找高效、灵敏的方法用于预测CRS的发生成为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关注重点。CRS体外评价方法: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实验是利用药物与靶点之间的关系,利用体外实验来评估药物诱发CRS的潜在风险。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可溶性抗体刺激全血模型、固定化抗体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模型、预孵高密度PBMC模型和内皮细胞与PBMC共培养模型。目前在诱导CRS最为灵敏的模型是固定化抗体刺激PBMC模型。CRS体内评价方法:由于动物种属的差异性,普通的动物模型在给药后并不能检测到细胞因子释放导致的CRS。目前用于研究免疫治疗药物的动物模型有同源小鼠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移植瘤小鼠模型、免疫系统重建人源化小鼠模型及灵长类动物模型。其中免疫系统重建人源化小鼠是通过免疫缺陷鼠移植人源免疫细胞构建而成,具有人类天然或适应性免疫系统,是最为适合进行体内评价的动物模型。目前的人源化模型有SCID-hu,hu-SRC-SCID,hu-PBL-SCID,hu-BLT-SCID,其中利用NSG小鼠建立hu-BLTSCID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出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环境。该模型优势在于具有功能性人淋巴造血系统,对于输注的正常人细胞或者是恶性肿瘤细胞不产生同种异体反应,且没有抗小鼠异种性。免疫人源化模型由于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出人的免疫系统,所以在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可以较好的评估CRS的存在风险。本文针对目前已知的几个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细胞因子释放的临床前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该领域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目前国际上对于CAR-T引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建立一个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仍是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