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需要形成纳米级互穿网络结构以确保激子分离及载流子传输效率。然而,在相容性较好的非富勒烯共混体系共混后会抑制各自的 π-π 堆叠,形成无序共混薄膜,无法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30022
【出 处】
: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光伏电池活性层需要形成纳米级互穿网络结构以确保激子分离及载流子传输效率。然而,在相容性较好的非富勒烯共混体系共混后会抑制各自的 π-π 堆叠,形成无序共混薄膜,无法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其他文献
全聚合物光伏电池活性层中分子取向决定电荷转移态分离速率,研究表明给受体界面处分子采取相同取向利于电荷转移态分离。本部分工作主要通过控制分子相对运动能力及利用附生结晶,实现了P3HT/N2200 体系中P3HT 分子取向的控制。
利用电聚合层层组装(EP LBL)方法,在溶液中制备色彩可调控的电致变色薄膜和器件.3MT,EDOT 和BDT是三种已经被研究的性能较好的电致变色材料,且在还原态为互补的红蓝绿三基色.
本文提制备具有高可见光响应的PAN@TiO2/Ag 纳米纤维膜用于可回收性光催化降解。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膜模板,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在聚合物纤维表面的组装以及银离子经聚多巴胺还原粘附在复合纤维表面。
富勒烯在氧气的作用下会促使处于激发态的聚合物发生降解,使活性层框架坍塌。而光敏感的溶剂添加剂如1,8-二碘辛烷(DIO)的加入,虽然使器件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却加快了聚合物的降解。
The polymer P1 binds through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with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bin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icro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outer membrane in E.Coli leading to aggregation.
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柔性间隔基长度的侧链型液晶高分子聚(4-十八烷氧基氰基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PCnDPAC18,n 表示柔性间隔基的长度,n=0,2,4,6,8,10,12)。
使用具有热诱导延迟荧光(TADF)发射性质的发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并有利于器件的溶液加工和大尺寸及柔性显示的实现。本工作设计合成了咔唑/吖啶为给体主链、二苯酮为受体侧链的共轭聚合物,聚合物中给体和受体单元保持了聚合单体分子中的扭曲结构,最高占有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产生空间分离,形成了足够小的第一激发单重态和第一激发三重态能隙,从而使该系列聚合物具有热诱导延迟荧光发射性质。
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是指一个手性发光系统具有的特殊的光学性质,它不仅可以表征手性分子激发态的结构信息,同时它还在化学探针、3D 光学显示、光存储、液晶激光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有关圆偏振发光材料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高脉冲电容器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在消费电子、医用器械、粒子加速器及军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成功制备具有高介电常数、高击穿场强、高储能密度的介电复合材料是实现新型脉冲储能的重要基础。
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可以使光生激子在较长距离内迁移,从而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得到提高,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的重要机理。目前福斯特共振能量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方向,基于此机理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目前低于9%,然而受体材料之间的能量转移目前还没有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