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电磁信号传播的物理模拟分析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o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模拟的初步结果表明,改进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可以为电磁信号传播特征的研究提供一种途径,并可能为电磁观测资料的解释提供室内实验的依据。但在模拟实验中也面临部分具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物理模拟本身要求满足相似性原理以保证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目前采用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效率仅在较高频率的电磁信号下可基本满足物理模拟有效性的要求,但对实际观测中更令人感兴趣的低频地震电磁信号的模拟研究,要求仪器能够有效发射和接收相对较低频率的信号,否则难以直接模拟低频地震电磁信号的传播特征;实验材料的选取以及实验中的电磁屏蔽效果分析等也是下一步实验研究中必须考虑改进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模拟实验结果可信度以及更好地与低频电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今后的实验重点应放在接收和发射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材料的选择等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从南昌四周的地理环境、季节、臼变化等因素,结合同时段探空资料,重点分析了南昌多普勒雷达(CINRAD/SA)超折射回波产生的原因、特点,并得出边界层内逆温层的存在和充沛的水汽既是形成大雾天气的重要条件,也有利于超折射回波的产生.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3年3月19日在江西发生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江西省典型天气形势背景下发生的.深厚的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地面处江南倒槽中;本次天气过程前,水汽条件充足,储备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这次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0℃层和-20℃层的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
本篇结合大连市气象局探空站L波段探空雷达出现的天线失控故障,全面分析了故障原因及可能的故障部位,旨在对从事L波段探空雷达技术保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利用EGOPS软件模拟了存在大气多路径条件下无线电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在低对流层,信号的振幅发生剧烈振荡(在掩星的最后10秒左右)。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同一时刻出现了多个局部极大谱峰,这意味着在同一时刻,多个信号同时到达接收机,即发生了大气多路径。分别用后传播方法和滑动频谱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真值进行比较。发现:在多路径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后传播方法确实能消弱大气多路径
本文基于SBAS-InSAR技术提取了贡嘎山地区的地壳隆升速率,结果表明,整个贡嘎山地区均处在隆升状态,而贡嘎山主峰处隆升速率最大,相对于荣经县,最大隆升速率约达2mm/a,而周围河谷地带隆起速率相对较小,大约1 mm/a。为分析和解释影响该地区高速隆升的探部动力机理提供参考信息。
就智利大地震来说,在震中附近的康塞普西翁市设有智利与德国合作的SLR观测站,初步分析表明,利用这两个SLR站观测卫星解算的仪器坐标计算的到两站的距离,在智利大地震前其变化范围一般不超过0.1 m,大地震使得SLR-7405站的位置发生了较大位移,两站距离的变化量增大到约2.3m。
由于掩星观测得到的数据并不是球对称的,所以传统的球对称假设下的Abel变换反演法就存在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就需要将数据修正到球对称条件下,然后再利用传统的Abel变换反演法来反演,这样就能够较好地反演出电离层电子密度。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反演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减小反演误差,使反演结果更精确。
目前对甘孜-玉树断裂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分歧,但综合前人结果和利用GPS数据得到的各断裂现今错动速率,仍能获得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分段活动的大致特征,即断裂左旋走滑速率由东向西逐段减小。甘孜-玉树断裂则在两者之间起形变转换作用,左旋走滑速率相对鲜水河断裂有所降低,部分地壳缩短通过断裂的逆冲活动吸收。由此可见,甘孜-玉树断裂带对于认识整个青藏高原的变形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系统分析了介质的横向差异对不同类型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的影响,并计算并分析了龙门山断裂两侧介质的物性差异对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电法测井在复杂条件下(如井间测量、井眼的影响、倾斜井情形、地形起伏等)的三维有限元模拟,针对测井正演模拟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网格化方式,利用结构化网格技术或非结构化网格技术将计算区域离散成四面体或平行五面体单元;对任意四面体单元和平行五面体单元进行单元分析,利用仿射坐标变换将全局坐标映射到局部坐标,给出了平行五面体单元精确的单元积分公式;对离散后形成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