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酒精干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为酒精干预脑缺血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
【出 处】
:
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酒精干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为酒精干预脑缺血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后患者的灌注核磁表现及影响灌注受损程度的相关性因素.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挑选出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且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严重狭窄的老年患者33例;采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采集入选患者的灌注参数,根据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4期,作为PWI基线资料.发现PWI在
本文为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作间期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变化,为其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对69例TIA患者发作间期均行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
本文总结国内法布里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头颅核磁共振改变特点.对7例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年龄在38.4±9.0岁(25~50岁),严重度评分(MSSI)为24.9±8.2分(15-37分),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视物成双、走路不稳、认知功能下降、头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对所有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头颅MRI扫描(T1WI,T2WI,T2 FLAIR和DWI),其中5例
本文调查北京安贞医院统计室自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出院诊断中包含有:非瓣膜性房颤(NVAF)、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所有病例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实际应用情况,并分析影响采用抗凝治疗的因素.得出结论:1、本研究结果提示NVAF合并缺血性卒中/TIA住院患者应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的比例明显低;2、在CHA2DS2-VASc评分均≥2分的情
本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卒中再发的影响及预测因素,并进行分析.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就诊,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或核磁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证实存在MCAO的1
本文探讨脑梗死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关评分,进一步完善缺血性卒中治疗.梗死后出血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随着头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发展,其发现率逐渐增加.有报道示:梗死后出血与溶栓治疗、联合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出血风险全面评估及评分,制定合理风险评估量表有助于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搜集并阅读今年中英文相关梗死后出血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后出血
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提出应尽早识别和治疗急性脑卒中营养不良,采用合理的进食方法纠正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不良,以改善临床预后.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将入选解放军305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3例,均行头颅MRI+DWI和(或)头颅CT证实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发病后血压显著升高,随机分为降压组62例和未降压组61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降
在当今社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溶栓治疗是目前该疾病的最佳治疗选择[1],本文就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溶栓联合血管内超声波治疗等溶栓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对溶栓时间窗、溶栓年龄的选择。
本文对第二炮兵总医院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通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微栓子监测结果,探讨微栓子信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未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患者以及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30分钟双侧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测。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