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案件的死刑限制适用——以我国的死刑政策为视角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留死刑、少杀、慎杀”是我国历来坚持的死刑政策。故意杀人案件是司法实践中多发的一种严重普通刑事犯罪,在我们这个有着“杀人偿命”这一浓厚的报应心理的国度,死刑适用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现行刑事立法的框架下,严格控制故意杀人案件的死刑适用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死刑,从而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我国的死刑政策。
其他文献
我国矿业秩序之乱长期依靠治理整顿,通过对我国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及治理整顿文件的分析,探究矿业秩序治理整顿的成因,分析现行矿产法律法规之缺陷或空白,推理其法律根源,提出修改完善矿产法律法规的建议,构建依法治矿的矿产法律法规体系。
本文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矿产资源法制建设情况,折射出我国自古以来矿业法制嬗变过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政府管理方式由微观控制向宏观调控艰难转变的历程。以《矿产资源法》修改为重点,矿产资源法律体系正在得到不断完善。
本文通过对各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当前以代表人诉讼为特征的共同诉讼制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通过对集团诉讼的效用分析,认为我国亟需完善环境民事集团诉讼,使得这一有效的解决环境纠纷的方式得到运用。
文章首先介绍环境权的产生,从中引出环境权本身所具有的困境。而环境权本身的困境必然导致环境民事权利困境。按照现行的法律,环境民事权利缺乏充分的法理基础和救济基础。在民法修订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环境民事权利的重要性,通过在民法中特别规定的方式保障公民所享有的这方面权利。
从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利弊出发,提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最后叙述目前环境污染侵权损害事实的种类和赔偿范围,并且为即将出台的我国《民法典》提几点立法建议,完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的环境案例的研究,分析了环境侵权的性质,从性质入手对如何构造我国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就亟需开发农村生物质能的现代化应用,构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的需求压力。
日本属世界经济大国,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然日本国内能源储量严重不足,依赖国际市场进口能源又存在一系列弊端。在此情况下,日本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能源不足是制约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瓶颈,借鉴学习日本相关法律制度有助于巩固我国能源安全。
从程序上进行死刑的司法控制,在我国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具体而言,死刑的程序司法控制除了通过完善管辖制度、证据制度、辩护制度以及一审、二审程序等死刑案件普通程序来加强控制死刑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死刑复核程序的运用,死刑复核程序就是针对死刑判决、裁定,在普通刑事诉讼程序之外多设置一道程序环节,其所具有的减少死刑司法适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无可替代。因此,从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角度出发探讨死刑司法控制的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对农村中熟人之间暴力犯罪死刑限制适用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而对于以一个正在致力于限制乃至最终完全废除的国家来说,农村环境或城市生活社区中熟人之间暴力犯罪的死刑限制适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人点和突破口。因为,在死刑废除过程中,我们认为最大的阻力有两个,一个是暴力犯罪的死刑限制和废除;另一个是民意。而解决了熟人之间暴力犯罪死刑限制乃至完全废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