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元气,源自先天,主宰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中医重视元气,认为元气是健康的根本,各种大病及慢性病之所以多见且难治,与元气不足或耗损有必然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就是养元气,让元气不随喜乐而妄动,亦不欲过劳而耗之。元气源自先天肾精,难以补充,能不过泄即是补,因此中医重视固护元气。元气易损难复,元气虚损只能调养脾胃,以扶后天之本,以扶元气之虚。脐为先天之根蒂,内通元气,时时温灸,可固护元气。脐位处人身之中,
【机 构】
: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东广州,510370
【出 处】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气,源自先天,主宰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中医重视元气,认为元气是健康的根本,各种大病及慢性病之所以多见且难治,与元气不足或耗损有必然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就是养元气,让元气不随喜乐而妄动,亦不欲过劳而耗之。元气源自先天肾精,难以补充,能不过泄即是补,因此中医重视固护元气。元气易损难复,元气虚损只能调养脾胃,以扶后天之本,以扶元气之虚。脐为先天之根蒂,内通元气,时时温灸,可固护元气。脐位处人身之中,内联脾胃脏腑,温灸肚脐,可健运脾胃,升清降浊,使脾胃之气机协调。
其他文献
近年来,TDP治疗仪已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及护理学科,甚至用于家庭保健.一般认为,TDP[1]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于海波教授从事临床近30年,从中医的整体观和气血观出发,针药结合,除了灵活运用拔罐、药物贴敷、刺络放血等中医特色疗法,对TDP治疗仪等现代仪器的的使用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在临床上,结合“同气相求”理论,认为TDP治疗仪具有引火热下行、局部温通的作用;结合“脾胃
针刺喉周肌群起止点,并沿各肌肉走向进行推拿手法,是临床治疗慢性咽炎症状表现的一种可行方法。
本文总结我科多位医师多年带教体会,介绍了针灸临床实习带教经验。
周围性面瘫发病3个月后仍没有恢复者称为顽固性面瘫,迁延难愈,是本病治疗的难点。作者治疗该病时,中药和针灸相结合,按时机辩证施治,将其分为初期、扶正祛邪期和巩固期3个阶段,分别采用发汗解表法、固护正气,疏风通络法、调补气血,健脾化痰等治则,取得显著疗效,并防止其复发。
毫火针疗法兼有毫针和火针治疗的优势,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简要介绍火针疗法的源流,探讨火针疗法与毫针刺法的区别,通过梳理火针与灸法的关系,明确了毫火针的本质为“内灸法”,为毫火针的实验及临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腧穴特异性效应理论是阐明腧穴功能和指导针灸临床治疗的重要基础,随着针灸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腧穴越来越多,有经穴、奇穴、经验穴和各种微针系统的穴位,鉴于尚未有理论可以同时解释这些腧穴的特异性效应,笔者从学习思考和临床心得出发,结合前人的各种理论,分析腧穴特异性效应的基本规律,以供同仁探讨,希望能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而不会因为腧穴众多而导致“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肥胖病, 是人体体重超常的疾病,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及行为习惯的改变,肥胖病有逐年增高和年轻化倾向,成为现代常见病.据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肥胖症还往往并发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疾病,肥胖已经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严峻问题.近年采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针灸治疗肥胖,疗
通过探讨岭南针药相须流派的起源,梳理各代传承人对流派学术思想做出的贡献,总结出流派的理论与临床体系所在,并通过剖析流派病例来说明流派的临床应用。针药并用的思想在古代医家的著作文献中早有体现,直至清末民初由陈任枚、刘赤选创立岭南针药相须流派后,针药相须的思维才行成体系。第一代传承人兴办教育,培育出众多中医人才,为流派的壮大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第二代传承人首次引入中西医结合思维,扩大了流派的诊治范围;
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因骨髓抑制不能及时纠正,影响化疗节拍。临床上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时,除了鲨甘醇、维生素B4等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法外,针刺是最常见、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笔者就近五年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若干常见腧穴及其具体操作,总结如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临床突然发生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则出现口眼歪斜。该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发病急,病因病机以气虚为本,风邪入中,气血痹阻为标,证属本虚标实之证。该病病位在面部,与阳明、太阳、少阳经的经筋密切相关。从经筋论治的特色是能直达病所,发挥“通经络,调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