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对Al-Cu-Fe磁控共溅射薄膜的影响

来源 :二〇〇八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r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Al、Cu、Fe三靶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在Si(111)单晶基片上制备了Al-Cu-Fe薄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分析薄膜600℃退火前后的成分和组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薄膜600℃退火前后的表面形貌和表面颗粒大小,通过纳米力学综合测试系统测试了Al-Cu-Fe薄膜600℃退火前后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Al-Cu-Fe薄膜经过退火后形成了细小的β晶体相,表面形貌出现了部分颗粒长大以及颗粒细小的β相析出形成,同时Al-Cu-Fe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明显增加,这种特性与其退火过程中组织的转变有直接的关联。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把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与肝素共混,并加入不同含量的吐温80,之后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含药涂层,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接触角等方法对涂层的理化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通过体外动态凝血和血小板粘附实验对涂层的血液相容性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含吐温80的PL-GA-PEG-PLGA载药涂层表面状态得到了改善,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本文采用固相法制备氮掺杂SrTiO3,并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MO/N-SrTiO3(M=Ni,Co)异质结复合催化剂,采用XRD、SEM、荧光光谱(F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在模拟太阳光下产氢活性及其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负载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光催化剂产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物的负载先氢还原后氧化处理较直接氧化处理有更高的光催化活
本文利用偶氮液晶基元4-已氧基-4-(ω-羟基已氧基)-偶氮苯(简称C6)与过渡金属钯(Ⅱ)发生螯和反应得到一种新型有机金属液晶(简称PdC6),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核磁共振(1HNMR)和元素分析(EA)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又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其液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液晶区间为K130N187I190N130K,发现其熔点和清亮
本文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硒氢化钠和氨基氰为原料一步法合成硒脲,研究了反应温度、摩尔比和溶剂用量等因素对硒脲合成工艺和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硒脲较好的工艺条件,使合成收率达到75.9%。此合成产品收率高,操作方便,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原子氧(AO)是低地轨道空间中对航天器外露材料危害性最大的环境因素。本文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聚合物及碳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暴露实验,并采用FTIR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原子氧活性高,对材料表面有强的氧化作用,导致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下都发生表面形貌变化,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质量和厚度发生损失,材料性能不可避免地会下降.Kapton的羰基与原子氧作用时形
本文以Ti(SO4)2为前驱物,PVP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样品,用XRD、TEM、SEM等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锐钛矿型TiO2,球形粒子大小为500~800nm,这些颗粒是由粒径20nm左右的TiO2初级粒子聚集而成。文章讨论了TiO2用量、pH值等因素对TiO2样品光催化甲基橙光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70℃水热反应7 h所得到的TiO2微球在中性或
为了改善空气扩散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对活性炭粒度分布对空气扩散电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球磨后的活性炭的粒度,以稳态电流-电压极化曲线的方法对空气扩散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的粒度分布对空气扩散电极性能有一定影响,活性炭过400目筛后,且平均粒径相当时,粒度分布宽的活性炭制成的空气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阐述了介孔分子筛薄膜的各种制备方法,如水热沉淀法、旋涂法、浸渍法等,以及几种常见介孔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介绍了介孔分子筛膜在物质分离、膜催化反应、膜吸附、微电子领域、光电和传感器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介孔分子筛膜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合成新型两亲性三嵌段防污含氟聚合物PEG-b-(PS-b-PFHEM)4,以基于聚乙二醇的四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b-PS4,然后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含氟单体全氟已基乙基丙烯酸(PHEA)的ATRP聚合,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H NMR)和凝胶色谱(GPC)进行表征。该两亲性共聚物表面由氟化物嵌段与PEG嵌段组成,前者具有极低的表面能
本文研究了在低频机械载荷冲击下,NiTi丝材的超弹阻尼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35%的超弹阻尼能力,且最佳超弹阻尼可通过选择合金相变温度、机械载荷频率、循环次数以及控制应变量等实现。用上述丝材制备的阻尼器实际结构在地震条件下的减振控制效果实时分析表明,在多遇非强烈地震和罕遇强烈地震情况下,带有超弹阻尼器的结构有成倍的甚至是一个数量级的减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