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不同移植物固定角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sh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何种初始张力及屈膝角度下进行移植物固定能够使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膝关节更好地恢复原有的运动学功能.方法 将16 具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四组,每四个膝关节为一组,分别为T20A20(在20N 的初始张力下屈膝20°固定)、T20A45、T40A20 及T40A45.使用BOSE-Electro Force 材料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仪定量测量上述四组膝关节在屈曲30°及90°时胫前载荷(134 N)下的胫前位移和旋转载荷(5 N × m 胫骨内旋)下胫骨内旋角度.所有组均采用直径相等的自体腘绳肌腱、相同的隧道定位方法及固定装置进行韧带重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院内制剂"筋骨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型)患者血清骨钙素(OC)及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的影响,探讨筋骨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严格按照设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选取9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辩证为肝肾不足型),随机法分为筋骨胶囊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基础治疗组各30例。筋骨胶囊组给予碳酸钙D3+筋骨胶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胶囊组
目的:髂骨螺钉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但在置钉过程中会发生毗邻重要血管或神经损伤;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对骨盆侧壁及其毗邻血管、神经解剖有详细的了解,我们利用防腐标本,模拟置钉手术,探讨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骨螺钉通道附近的的血管、神经分布,为髂骨螺钉置入风险进行评估。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手术技术特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3年7月~2014年4月,对28例颈椎管狭窄患者需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3~82岁,平均62.5岁;将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15例采用美国西塞尔超声骨刀行截骨切开开槽;B组13例使用传统的动力磨钻进行磨骨开槽.
目的 探讨前路经口松解、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颅底凹陷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适应症.方法 20015.5月-2015.12月,采用前路经口松解,后路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颅底凹陷进行处理,男:1例,女:16例,年龄:42~67岁,平均63岁,所有患者均首先在全麻下采用大剂量颅骨牵引,观察颅底凹陷复位情况,12例患者均为牵引10kg,维持1小时不能复位的患者,采用前路经口松解后透视,复位后.翻身后枕颈融合植
目的 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盲打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08月~2014年11月本院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21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童135例,女童75例;伸直型196例,屈曲型14例;术后随访4~16月,末次随访应用Flynn 肘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结合经皮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51例,男23例,女28例,平均年龄47.2岁;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跨伤经皮钉固定(a组)共18例,传统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术(b组)33例.比较两组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术椎体高度及Cobb角、VAS评
目的 为获得持续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双基因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VEGF165/BMP-2基因对犬BMSCs的转染及其表达情况。方法 取1周岁比格犬骨髓,分离培养犬BMSCs;构建携带VEGF165、BMP-2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293T细胞包装、生产携带VEGF165、BM
会议
目的:探讨应用 Ilizarov 技术治疗伴肢体畸形性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5年12月对32例骨创伤后伴肢体畸形的胫骨感性骨不连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并相应的干骺端截骨术.术后10d 以 0.25 mm/6 h 速度延长,经 8~25 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固定支架至骨愈合.
Purpose To report a novel technique to treat severe exuberant knee synovitis with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set of arthroscopes by two experienced surgeons.Method From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4,5 patie
目的:脊柱病变发病日益增多,为骨科少见疾病,早期诊断可缩短治疗时间,但脊柱病变所处解剖部位深在,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尽管随着CT、MRI、ECT 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病灶易于发现,但临床上漏诊、误诊仍时有发生,我们利用经皮椎体穿刺、活检技术,对脊柱疾病早期诊断做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