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致病机理

来源 :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致病机制从宿主水平、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宿主的先天免疫反应及后天免疫反应。尽管人们对IBD治病机理已有更近一步的了解,但仍有大量问题仍不清楚,疾病程度和致死率与法氏囊的损伤程度和范围的关系等。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各国农业生态学研究在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发展可以概括为(1)继续开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的替代农业研究,(2)积极探讨在农业中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3)为应对
  2009-2010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传统小麦秸秆焚烧(CT)、秸秆立茬(NTSS)和秸秆翻还(TIS)等三种留茬方式对小麦玉米间作籽粒产量、水分利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mm)和节水40%灌溉(196 mm))和施氮量(0,140,221和300 kg/hm2)对留茬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 mm)和节水40%灌溉(196mm))和施氮量(0、140、221和300 kg N hm-2)对留茬免耕春小麦籽粒
  通过对冬小麦施用一种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简称PJG),采用田间试验,探讨调亏灌溉下PJG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氮状况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
  通过不同水稻品种、不同的施肥方式研究了水稻田面水、地下15cm处水中硝态氮、铵态氮、总氮、总磷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施肥后田面水、地下15cm处水中铵态氮、总氮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