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入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途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并"歌以咏志",创作了传诵千古的名篇《观沧海》。"往事越千年",星转斗移,沧桑巨变。20世纪中叶,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来到渤海之滨的碣石故地,面对"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丽景象,想到"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时代变迁,抚今思昔,待兴勃发,不禁赋词"东临碣石有遗篇",华章妙句,妇孺咸育,脍炙人口。古今诗人的"碣石情结"可谓一脉相承。如果追根溯源,早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的400多年前,"平一宇内"的秦始皇巡游天下,即于公元前215年到过碣石并刻石纪功,这就是铭刻于碣石门的"碣石刻石"(或称"碣石门刻石"、"碣石颂")。秦始皇东巡四次,共在七处留下刻石:绛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刻石(或称琅邪合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与会稽刻石。秦始皇巡游纪功七刻石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既是"书同文"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见证,又是统一全国的纪功丰碑和治理天下的"政治宣言书",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侵蚀,这些刻石都已毁掉,只有琅邪刻石的残块幸存下来。为了恢复秦始皇七刻石的历史原貌,让这些堪称国宝的珍贵文化遗产在世人面前重现风采,中国秦文研究会创建人暨首任会长、名誉会长李文放同志,发扬延安精神和老八路作风,不畏年老体衰、经费短缺,在许多著名古文字学家的协助下,经过二十三年(1979—2002)的刻苦研究、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秦始皇七刻石秦篆文的复原工作,不仅完整地集补重写了"臻于神似"的秦篆写本,而且撰就了一篇学术性和知识性、可读性密切结合的长文《秦始皇巡游纪功七刻石浅解》。此文由刻石释文、主要内容、注释以及传本、铭刻、传闻情况等几个部分构成,首尾阐述秦统一的历史过程有伟大意义。文稿凝结了李老多年悉心研究秦文秦史的宝贵心得,颇见学术功力。作者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肃认真,虽经多次修改,数易其稿,生前仍未正式发表。现征得李老家属同意,在本刊全文刊载,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此文注释中关于历史地名的今地释文,由本刊编者依据近年来学术界发表的新成果作了校补,已无法送请作者过目,如有不当之处,概由校补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