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权发展的同向性与差异性--以人权的价值目标与制度路径为视角

来源 :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社会中的人权问题,可以从以下两重向度予以阐发:首先,人权是一种价值目标,这意味着只要一个人生而为人,就必然享有某些特定的权利,这些权利本身就内蕴着一定的价值诉求;同时,人权的实现又必然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这意味着人权价值只有转化为特定的可操作的具体制度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维护和保障,文章介绍了新时代人权的同向性和同向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包括人权发展、制度路径和在不同角度意味着,不同人权观念和制度之间进一步联系以及交往、沟通和对话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能:一方面,这种交往是可行的,人权在价值目标和制度路径上的同向性表明,一种有助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有助于人类共同繁荣进步的人权观是存在的,不同的人权理念和制度在目的上并无根本性冲突。另一方面,这种交往是必要的,全球化的推进产生了人权观念和制度之间的冲突,然而冲突的客观存在恰恰产生了人权观念之间交往的必要性,并成就了不同人权观念之间对话、共生的平台。
其他文献
当前,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话语:人权归属于官僚主义领域.像流言蜚语般,人权流行于当前;事实上,在目前的很多情况下,人权是日常政治话语的主流,人们声称其在政府活动和过程中具有重要性.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当菲律宾基本上符合其加入的核心人权公约中的很多内容时(此说法有争议),菲律宾要想在政府各个机构中发动全面的制度学习,其路漫漫.本质上,公共服务的传统民主价值-公平、公开、问责、包容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在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现在,全世界正处于一个探索人权的高峰期.自由已经踏上征程.追求自由的热潮正席卷整个亚洲和非洲.争取不可剥夺的人权的呼声已经得到普遍响应.人们已经认识到,国家主权是抗击外来侵略的盾牌,但却不能用作刺向自己国民的利剑.侵犯人权的现象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都应该受到全世界的谴责,因为"任何地方的非正义都会威胁到其它地方的正义",文章论述了人权的政治和道德基础,及在东西方中的差异
人格尊严在实质上是强调人是人,要把人当作人.显然否定人格尊严,无异于否定人本身.所以,人格尊严是一项不可剥夺、不受限制的权利.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权利"有例外的话,那就是人格尊严.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即使是违法犯罪分子,甚至在被依法执行死刑之时,其人格尊严也应受到尊重.监狱服刑人员被剥夺了人身自由,随之就也会有其他一些权利的行使受限或停止.面对大墙之内的这一特殊群体,保障其人格尊严权尤
文化传统是每个民族贡献给整个人类的巨大财富:自然知识、文学、音乐、精神、生活方式,等等.文化传统是人类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动物和植物界生物的多样性.如果人类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就会变得越来越贫穷.如果一直遵循这一逻辑,世界就会变得单一、阴暗、没有未来.星球将变得平淡,没有灵魂;世界不再宜居,人类在扼杀所有生命之后将无法独自生存.文章介绍了文化传统的平等性和彼此的尊重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包括非
两岸人权价值对话的必然性与适时性人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自然享有的基本权利,凡生而为人即享有人权,不因背景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章指出人权源自人性与人的道德;乃人之应有者,无法将人权让渡他人或对其剥夺侵犯,也不因背景、种族、地域、环境与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是社会根基于平等之概念的个体基本权利,近来更扩展至群体甚至其他物种的权利.因此两岸的人权交流具有必然性和适时性,提出两岸人权交流的主轴和现状,认
价值观和人权观都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概念,属于道德范畴.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选择态度,具体地说,它反映一定主体的利益、需要、心理和行为取向,是人们用以衡量事物的价值、评判事物的好坏并且决定对其态度的内心标尺.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的总和;对于国家、社会而言,是意识形态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权观.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与人
本文介绍国际人权的主流论述毋宁建立在两大错误的认识之上.第一个错误认为,实施人权公约的唯一途径是建立一套可强制执行的权利体系,以及将法律规定作为人权实施的主要方式.第二个错误认为,国际人权法要求东半球和南半球各发展中国家放弃自身的传统和制度,并采纳西方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和制度,作为人权实施的基础.此看法错误地假设,只有将本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抛到一边,国际人权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本文旨在阐释以上
关于人权与传统文化谈到人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笔者提出其赞成的几个基本观点:人权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具有普遍性,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传统中都是或都应是一个价值评判标准;普遍性是一种理论抽象,人权理念现实地存在于各种具体的人权实践或人权模式(如果有模式的话)之中.所以,人权的具体表现形式一定是具体的、多样的它生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中,深受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它不能离开这些土壤,
由科学技术推动的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大众传播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具有全球性的新媒体服务形式的不断出现,一方面能够更容易地看到世界各国不同的人权理念指导下的人权实践活动,同时也从总体上把握当代人权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并且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权探索和人权实践活动置于世界人权事业的宏大背景之中,更加便利地比较其于其他国家的人权理念与人权实践,尤其是在人权理念和人权实践活动方面对中国形成鲜明
本文讨论WTO治理的概念、内涵、特征、运作,以及对各国贸易法律融合的意涵与影响.WTO治理体系包括一套法律规范、组织建制、争端解决体系、贸易审查机制、多边贸易谈判等,以负责政策推动、争端解决,以有效追求其目标,促进贸易合作及扩张,增进世界资源的有效使用及人类共同福祉.WTO治理是一个特殊的(sui generis)模式,包括规则导向及权力政治的双轨体系,有效促进了各国贸易法律融合,对「世界贸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