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鼻鼽是临床常见病,通过总结临床诊治经验,认为鼻鼽发病之本在于肺、脾、肾三脏虚损,肺脾肾三脏相互影响,三脏皆虚,治疗过程中分期论治,于不同阶段补肺脾气,温肾阳,有助于鼻鼽的治疗和控制复发,提高鼻鼽的防治水平。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鼽是临床常见病,通过总结临床诊治经验,认为鼻鼽发病之本在于肺、脾、肾三脏虚损,肺脾肾三脏相互影响,三脏皆虚,治疗过程中分期论治,于不同阶段补肺脾气,温肾阳,有助于鼻鼽的治疗和控制复发,提高鼻鼽的防治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改善OME 抑制及分解MUC 黏蛋白的作用方法SD 大鼠50 只,随机分为五组,四组实验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组),建立肺炎链球菌大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采用RT-PCR 技术检测MUC2,MUC5A mRNA 在各组中耳黏膜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UC2,MUC5A 含量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含量显著下降,中西医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加味二陈汤
刘巧平医师认为“气虚”是鼻鼽的重要病机,补气应贯穿于疾病治疗始终。在治疗上提出了祛风散邪,益气固表是关键;固护卫阳,健脾升清是重点;调和营卫,补肾健脾贯穿始终的观点;提出在治疗上以补立方,脾肺为中心,能获取良效。
文章报道了1 例红油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个案,采用鼻腔局部治疗,以明胶海绵浸润红油(红花、白芷、白芨、大黄、紫草等中药经香油熬制)放置下鼻道至其自然脱落,72 小时后更换一次,共治疗4 次,疗效满意。
鼻出血,属中医鼻衄范畴,是指因热伤血络或气不摄血所致的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症。本文提出临床诊治小儿鼻出血,应从本虚标实的角度认知小儿鼻衄的病机,总由脾阳虚为本,肺热为标。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发作节气多为清明和立秋前后,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报道了2例通过提前服用中药,扶助患者正气,预防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发作的验案。
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疾病。在治疗上提出了首先明确秋季花粉症的病因病机,避开过敏原是基础方法,个人主要采用机械性方法屏障阻断花粉;西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根据病人的阴、阳、气、血辩证给与相应的清宣肺气、温肺散寒、益气健脾、温补肾阳等治法,可配合针刺、耳针、灸法、穴位贴敷等外治法。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如何防治AR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热点。
目的 通过临床病人调查问卷为依据论述脾胃论与鼻鼽的相关性.方法 汇集一年内在我院耳鼻喉科变态反应中心就诊的15岁以上1008例“鼻鼽”患者,以致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及临床症状分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组和非变态反应性鼻炎组,分别对两组采用进行问卷调查,再通过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目的 通过建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观察益气固表的代表方剂玉屏风散对该模型的影响,观察肺气虚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为临床益气固表法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提供实验室依据。
目的 探究通窍鼻炎丸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体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采用通窍鼻炎丸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前后血清中IL-1β、IL-5及TNF-a含量变化,并与克拉霉素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