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考虑到热工性能与环保要求,临界热流密度流体模化实验研究选取替代制冷剂R134a作为模化工质比传统氟利昂工质更具友好性。为了得到R134a-水的对应模化比例因子及其对比数据,基于两种工质热力性质图表,在R134a压力参数范围0.15~3.59Mpa(水的等效压力为1~20Mpa,密度比范围为172.45~2.88)内,参考工程应用较为广泛的Ahmad模型和Katto模型分别计算出了压力条件模化比例因
【机 构】
: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61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热工性能与环保要求,临界热流密度流体模化实验研究选取替代制冷剂R134a作为模化工质比传统氟利昂工质更具友好性。为了得到R134a-水的对应模化比例因子及其对比数据,基于两种工质热力性质图表,在R134a压力参数范围0.15~3.59Mpa(水的等效压力为1~20Mpa,密度比范围为172.45~2.88)内,参考工程应用较为广泛的Ahmad模型和Katto模型分别计算出了压力条件模化比例因子FP、入口条件模化比例因子FH和流量条件模化比例因子FG。最后拟合出了便于使用的R134a-水临界热流密度模化因子Fqc的计算公式,拟合计算误差小于5‰,可供开展R134a-水临界热流密度流体模化实验研究使用。
其他文献
利用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的催化氧化作用以异丁酸(IBA)为底物合成R-β-羟基异丁酸(R-Hiba),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葡萄糖浓度、IBA浓度、Ph、以及溶氧量等因素对Candida rugosa的生长及R-Hiba产量的研究。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底物IBA、葡萄糖初始浓度分别为20 g·l-1、30 g·l-1,初始Ph为7.3,装液量为20%(v/v)。发酵96h,细胞
Molecular association is a special phenomenon,which is resulted from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and widely found in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systems.Many properties of solution are changed due to
β-胡萝卜素为萜类化合物,是维生素A的前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食品、医药、饲料、化妆品领域中具有重要用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以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易于培养、便于遗传操作、纯天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三孢布拉氏霉菌是工业上重要的β-胡萝卜素产生菌,是良好的类胡萝卜素来源。在研究中发现,若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促进剂可以大幅度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多种植物油、不
从不同环境中筛选出能以乳酸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172株,其中菌株K1能代谢乳酸产生一种浓度较高的水溶性新化合物。菌株K1经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方法鉴定为Penicillium decumbens K1。采用有机溶剂萃取与大孔吸附树脂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化合物LAMOPD进行了分离纯化,制备出的样品纯度为90.02%。然后利用四大波谱对 LAMOPD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LAMOPD精确分子量为281
产紫青霉P. purpurogenum Li-3所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PGUS)具有高度底物特异性,能定向水解甘草酸(GL)生成单葡萄糖基甘草次酸(GAMG),但该菌株产酶过程中存在碳代谢阻遏现象影响目标酶的表达与总活力的提高。对P. purpurogenum Li-3产酶的表达调控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代谢阻遏作用发生在基因转录前水平;根据已知真菌中碳代谢阻遏调控蛋白CreA的基因序列保
本文应用高分子参考作用点模型(Polymer reference interaction site model,PRISM),分析了具有复杂苯环结构的无规聚苯乙烯(Atactic polystyrene,aPS)融体分子内各基团间相互关系,利用侧链苯环基团对主链基团的屏蔽作用及苯环基团自身的对称性,提出了六点自由连接链(Six-site freely-jointed chains,SSFJC)模型
采用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修正的曳力系数与欧拉颗粒模型进行耦合,对一套半工业规模循环流化床装置的全循环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模拟。模拟得到的固相体积分数的轴向分布、固相速度的径向分布、固相体积分数的径向分布以及全循环压力分布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本文主要用玻尔兹曼方法对圆柱绕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对圆柱绕流的流动换热进行了验证性模拟,之后重点对不同间距下的串列双圆柱、并列双圆柱及管束的绕流换热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总结出了换热规律,分析了产生换热现象的原因,对将来高效微管换热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性指导。
本文建立了一套可控制热储含水层流速与温度、换热器入口温度和循环流速的模拟实验系统,通过改变U型管和井筒的几何参数实现不同的井、管尺寸配合。研究了换热器入口水温、流量、含水层渗流速度等参数对井下换热器热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渗流速度相比,含水层热储与U管入口之间的温差是影响热输出的主要因素;热输出总量与温差并非线性关系,外侧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在中等温差下达到最大值,而增加U管的流量可以进一步提高外侧
基于氟利昂类物质热物性表与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计算并比较了R12、R22、R123、R134a在同液气密度比条件下模化水热力过程的能力,重点评析了流体模化方法在气液两相流动及高温高压传热过程、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现象及近临界和超临界传热(Supercritical Heat Transfer,SCHT)方面的优势;分析认为氟利昂类物质具有极好的热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