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倾角对光伏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太阳能光伏应用中,通常总是将采光面倾斜放置,所以选择最佳的倾角是太阳能工程设计的关键之一,不同光伏发电应用中的,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可以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得出。理论计算主要是以光伏系统所处位置的10~20年观察到的气象资料(太阳能总辐照量,直接辐照量及散射量,平均气温等)的平均值作为依据,然而雨雪、灰尘、花粉、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在理论计算分析中很难被考虑到。因此一套实验装置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实验楼上被建立,对8块不同朝向和倾角的太阳电池组件输出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测试,倾角、灰尘、雨水等因素对光伏系统性能的影响被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水平布置以及小倾角布置时,灰尘、雨水等因素对光伏阵列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广州地区春季各种倾角太阳电池组件产出很接近,夏季和冬季不同倾角太阳电池组件相差很大;全年以朝向正南22°倾角太阳电池组件产出电能最多。
其他文献
晶体硅光伏电池生产所用硅材料的缺陷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等是影响光伏电池输出性能的因素。由于用于生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硅片越来越薄,则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裂纹导致组件输出性能变差。本文介绍利用电致发光成像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测量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缺陷的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可快速、准确找到裂纹、污染等缺陷的位置,并直观显示出电池一致性程度的高低。
为了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建造一座100kW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本系统安装在位于国家体育场(鸟巢)主体建筑四周的7个安检棚的顶部,由于条件限制,每个安检棚区域设计为一个并网发电单元,就地并网发电。为保证奥运会期间的供电万无一失,在设计中增加如远程监控、逆功率保护等多项技术保障措施,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在完成多项保障措施的同时也实现了诸如光伏发电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可
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具有在可见光范围内高度透明的特性和优良的电学特性,通常当作透明电极,被广泛应用于太阳电池和发光元器件上。本研究采用电阻加热反应蒸发的方法,在衬底温度为140℃下制备ITO薄膜,研究了薄膜中Sn含量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Sn含量的增加,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呈下降趋势;随Sn含量的增加,电离杂质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增强,使薄膜的
随着太阳电池使用的硅片越来越薄,硅片微观缺陷及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引起的旁路结严重影响太阳电池的性能。本文对太阳电池中产生旁路结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太阳电池双二极管模型,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模拟分析,旁路结引起的漏电流严重影响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采用红外热像仪设备对正偏压条件下太阳电池表面温度进行测量,可以清晰显示旁路结漏电部位分布位置。
MCZ法生产的P型掺硼单晶硅片,其制成的太阳电池和光伏组件通过一定时间的光照后,数据显示它们的光致衰减都较小。通过使用MCZ法来减少P型掺硼单晶硅片中氧含量,可以有效降低太阳电池的光致衰减,最终使得光伏组件的功率稳定。
本论文研究降低工作温度来提高太阳电池实际转换效率的方法。在2005年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的研究开发"支持下,通过三年理论与实验研究,开发出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利用日夜大气温差的自然能源,可将太阳电池工作温度控制在大气温度左右甚至低于大气温度。经广州室外实验对比研究,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与常规太阳电池组件温度最大温差可达25℃,输出功率增长10%以上。
实验通过喷雾热解法在石英衬底和制绒硅表面制备了高质量的ZnO薄膜。X射线衍射(XRD)表明石英衬底上制备的薄膜为六角纤锌矿结构,且具有明显的单轴择优取向。制绒硅表面的倒金字塔结构会破坏薄膜单轴择优取向;衬底温度为500℃时,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高达90%。与未制膜前相比,制膜后单晶硅电池开路电压VOC提高2%,短路电流ISC提高了4.3%,转化效率从12.6%提高到14.3%。
"光伏发电与建筑物集成化"的概念也在1991年被正式提出,并很快成为热门课题,这不仅开辟了一个光伏应用的新领域,是光伏发电的趋势,意味着光伏发电开始进入在城市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光伏与建筑物相结合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筑与光伏相结合(BAPV),另外一种是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BIPV)。论文通过目前国内多个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对建筑与光伏相结合与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的具体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详
本文以线性聚光光伏接收器为研究对象,以有效聚光率C=60、光强分布为正太分布为实例,研究了接收器各材料层结构尺寸、散热器性能及粗糙结合面界面接触热阻及结合方式等因素在不同聚光均匀性条件下接收器温度分布和各材料层(包括电池层、焊锡层和绝缘层)应力应变规律,并对接收器结构进行了优化,同时提出接收器优化设计的几大要素。
在简要介绍几种LED驱动电路的特点以及特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利用大功率LED专用控制芯片设计了适用于太阳能LED路灯的控制驱动电路,介绍此电路特点并给出了设计此电路需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