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含量和活性改变与辐射剂量的关系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委会联合免疫毒理专委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致畸、致癌专委会2008年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24小时,血清中MMP-2和MMP-9的含量和活性变化,探讨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MMP-2和MMP-9的含量。底物明胶酶谱法检测血清中不同亚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结果:照射后24小时,与其他各剂量组比5Cy和6Gy照射组大鼠血清MMP-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活化MMP-2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各照射剂量组血清MMP-9含量和活性的变化则无明显差别。结论:血清MMP-2含量和活性的变化具有提示生物受照剂量的潜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midodrine)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并与可调钠、低温、序贯、常规透析方法做比较。方法:应用前瞻性交叉设计,将18例在维持性血透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先后采用4种治疗方法。即口服Midodrine、可调钠、低温、序贯透析,每人每种治疗方法各实施3周,并与常规透析做对照,观察低血压发生次数、程度,伴随症状,护理干预次数,不良反应等。结果:4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stica,PMR)是多见于老年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无特异性实验室依据,且需与许多疾病相鉴别,临床上常被误诊。现对本院经门诊及住院确诊风湿性多肌痛及通过CHKD检索的风湿性多肌痛病例共127例进行报道。
以往的研究表明,小肠RNA可通过对肠上皮细胞周期和肠道某些基因表达的调控提高辐射损伤后小鼠肠腺存活率,促进肠道损伤的修复,这表明肠道免疫系统参与了辐射损伤后肠腺细胞的修复过程。本研究通过探讨小肠RNA对受60Coγ线照射小鼠肠道免疫损伤的恢复作用及其机制,为肠道辐射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以提高急性放射病治疗水平。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线粒体基因组与疾病的研究开始成为医学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认为辐射诱导的线粒体DNA(mtDNA)缺失可以用实时荧光PCR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放射生物剂量计,用于辐射事故或核恐怖袭击事件等情况下涉及大人群暴露的生物剂量估算。本研究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570551)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7053073)支持下,
目的:探讨微波和γ射线联合照射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SHG44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离体培养的SHG44细胞给予0,2,4,6mW/cm2的微波和5.0Gy γ射线照射处理,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量HSP70含量。结果:单纯微波处理组的HSP70表达与对照组(0 mW/cm2,0 Gy)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γ射线照射后可引起HSP70表
IRM-2小鼠是本研究培育的近交系小鼠品系,该小鼠突出的生物学特性是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性及较低的染色体畸变率。目前辐射抗性研究大多采用辐射敏感细胞系或突变株,只能通过导入基因间接的对辐射抗性进行研究。相比之下,具有辐射抗性的IRM-2小鼠是极好的研究材料,可以通过对IRM-2小鼠及其亲本小鼠(ICR/JCL及615小鼠)进行对比研究,揭示IRM-2小鼠辐射抗性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可以完善IRM-2小鼠
Ⅱ号药(6-硝基吲唑类化合物)是本所药物室合成的一种放射增敏剂,经体内外实验证明,有很好的放射增敏作用。为了临床安全用药,本研究用Ames试验、CHO-K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对本化合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Ⅱ号药不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不引起小鼠微核率增高,但在活化系统存在下,高剂量组Ⅱ号药可引起CHO-K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轻度增高。表明H号药在中低剂量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各类蔬菜、水果、豆类以及中草药等,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金雀异黄素、芹菜苷配基、儿茶素和茨非醇。金雀异黄素主要作用有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拓扑异构酶、诱导细胞分化、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抗氧化;茨非醇主要作用有抗癌、抗炎症、抗氧化作用、抗癫痫、抗溃疡和利胆利尿;儿茶素主要作用有抗氧化、抗突变、预防肿瘤、抗艾滋病毒、抗血小板
目的:研究以原花青素为主要成分的某保健食品的抗辐射效应。方法:采用SPF级昆明种性成熟小鼠,以该保健食品人群推荐日摄入量扩大10、20、30倍分别作为低、中、高剂量组(0.15、0.30、0.45g/kg.BW),小鼠连续经口灌胃15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照要求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照射,照射后各剂量组继续给予受试物,并在相应时间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与粘附分子介导的细胞粘附能力变化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人外周血细胞不同剂量照射,照后不同时间流式细胞仪双色标记分析不同白细胞表面不同粘附分子表达,特异底物包被微孔板ELISA法和结晶紫染色分析检测单个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粘附能力。结果:单核细胞表面CD11b粒细胞表面CD29表达下降与辐射剂量间存在良好量效关系,照射后单个核细胞对底物β1-integrin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