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涵化、国别区隔及族群认同的楹联文字表征

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指示中都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反观乡土社会,早已开始实践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中越跨境京族的楹联艺术即是此过程之典范.传统汉字楹联体现着中越两国文化交融与涵化的历史,凝聚着中国京族的迁徙历史以及文化精神;拉丁文楹联在独特的认知符号系统的基础上,树立其国家观念,从而在当代世界文化之林中凸显了国别区隔;喃字楹联则体现着边疆跨境民族族群认同意识的发展变迁.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推进过程中,京族人民更是借助悠久海洋文明的历史遗产与民族文化象征符号,增进族群认同以及民族文化交往的多样性途径,加强中华民族的内部凝聚力.
其他文献
当下的信息传播,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文、影音形式,还增添了互联网这一便捷的交流平台.在人机交互的情境下,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及使用也成为一个新的传播媒介.指尖轻点间,分享
处于"后工业社会"的当下使得无论是以客观存在的物质实物,亦或是精神性的产物均被冠以商业化的特性,消费俨然已经成为如今一切事物的最终"归宿".因此,正在快速进入消费特征明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伴随壮族民众生产实践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随着壮族"三月三"、花炮节等传统节会的复兴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等文化传播契机,其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仅是传统社会的遗留物,而是区域社会民众共享的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其公共文化的属性,通过契合当下社会的保护措施,恢复其公共文化的
施洞苗族银饰是中国银饰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华丽夸张的造型是其显著的外在特征,厚重的民族文化是其历久弥新的动力源泉.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全套施
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具有显见的优势,已为世人所共识.但是由于新媒体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往往带有历史性、厚重性和传统
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最为重要.当前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过程中四个部门的四级认定体系同时并存,存在着缺少对普通传承人权利的保护、对团体性
恩施古城区,即六角亭街道所辖区域,对于整个恩施州域而言,其历史地位非常重要.街道所辖区域自唐宋以来就是恩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施南古城区域,现保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多元文化发展浪潮,微博等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文化传播途径,这对蒙古长调文化带来的既有冲击又有机遇.在复杂多元的语境中,探究微博
《阿诗玛》是彝族叙事长诗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石林、曲靖、文山一带.《阿诗玛》内容多样,内涵深远,被誉为"民族之歌",同时堪称为古代彝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在其流传地区被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