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阐述了稠油热采中采用自行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热胀式热采封隔器和注抽两用泵或井下蒸汽分注器组成的配套工艺技术,在吞吐井上实施“封上采下”、“封下采上”、“隔热”、“堵漏”和“分层注汽”等选注、分注工艺,有效地减少了热损失、解决了油藏层间矛盾,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实施选注、分注措施后油层吸汽能力增强;自喷期表现为时间长、产液量高、压力高、温度高等特征;抽油期表现为油井供液充足,泵效
【出 处】
:
第十三届五省(市、区)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稠油热采中采用自行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热胀式热采封隔器和注抽两用泵或井下蒸汽分注器组成的配套工艺技术,在吞吐井上实施“封上采下”、“封下采上”、“隔热”、“堵漏”和“分层注汽”等选注、分注工艺,有效地减少了热损失、解决了油藏层间矛盾,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实施选注、分注措施后油层吸汽能力增强;自喷期表现为时间长、产液量高、压力高、温度高等特征;抽油期表现为油井供液充足,泵效高,产油量上升,温度下降缓慢,含水率略有上升等特点.选注、分注工艺技术经历了六年时间的研究应用,现场实施164井次,有效 155井次,措施有效率94.5%,累积增产油量36705.1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采用水热法制备MnO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XRD、SEM、TEM、FT-IR等手段对MnO2负极材料进行了表征。将MnO2组装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MnO2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首次放电容量高达800mAh/g,50次循环几乎没有容量衰减。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nO2纳米花阵列/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SnO2以纳米花状形貌整齐排列在石墨烯表面和层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200mAg-1电流密度下,100次充放电后可逆容量保持在1107mAhg-1,是初始容量的96.2%.复合材料突出的锂电性能的原因可能归因于复合材料特定的阵列结构以及SnO2和石墨烯材料的协同效应,提供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
本文中以SiO作为硅源,柠檬酸作为碳源,以不同比例经过溶胶凝胶法,超声波处理和高温裂解得到SiO/C的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蓝电等对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在表面形成了碳包覆层,对材料的循环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采用化学还原沉淀法合成了Cu6Sn5/CNTs复合材料.通过XRD、SEM、电化学循环、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测试技术研究了Cu6Sn5/CNTs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加入CNTs后Cu6Sn5合金颗粒附着在CNTs间形成的网状结构上,明显缓解了颗粒之间互相团聚的现象,使得整体分散性更好,因此缓解了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当CNT
本文采用双层保护的方法,制备出二维核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来提高金属氧化物的锂电存储能力.这种二维核壳结构以石墨烯为基底,并且在石墨烯表面均匀生长上碳包覆的金属氧化物.二维碳包覆的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纳米片充分利用了石墨烯高电导率,大比表面积,超薄性等优点。同时,金属氧化物表而包覆的一层碳壳,可以有效地的限制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形变,并且可以很好的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材料活性。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铁酸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MnFe2O4/GNSs),该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储锂性能,在0.1Ag-1和1Ag-1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充放电90圈之后,电池容量依然能够分别保持在1017mAhg-1和767mAhg-1.GNSs的高导电性能和特殊结构导致MnFe2O4/GNS在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以及倍率性能上都能得到改善.此外,MnFe2O4在充放电之后,能够与GNSs结合形成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葡萄糖为Si源和C源,制备了SiOX/C复合材料,探索了其最优化制备条件。研究发现,当水硅、碳硅摩尔比分别为4:1、4:1时,制备的SiOX/C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恒流充放电结果显示,制备的SiOX/C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为1183.2mAh/g.循环30周后,放电容量维持在575.9mAh/g.
针对百重7井区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吸汽、排液能力差,汽窜干扰严重,储层动用程度低等问题,近几年在油藏优化注汽、配套增产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包括初期温和吞吐注汽,逐轮扩大吞吐半径;实施静态物性分类、动态组合吞吐注汽方法;分区域、分类进行多井组合方式研究,整体提高区域注汽开发效果;依据变强度注水原理,试验并区域性推广脉冲注汽方式;采用限流分注、投球分注、隔注等工艺配套措施,提高油层的动用程
本文对克拉玛依油田九4油藏地质概况进行了说明。阐述了三维电法动态监测的基本理论,并对监测区域的确定及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成果应用作了概述。为探寻油藏内蒸汽运移方向,寻找汽驱过程中油水汽的运动规律,进一步确定剩余油富集区,为下步措施调控,改善提高稠油开发效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