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西柳沟孔兑输沙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2015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b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使用MK 统计方法以及RUSLE 模型,分析了西柳沟流域的产输沙变化.结果表明:西柳沟流域的高含沙水流非常典型,在1960-1990 年,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达到87.1%.2000 年以后,由于人类活动如封禁、建立淤地坝等影响,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降低,2006-2013 年,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只发生了一次.西柳沟流域的产沙量主要以高含沙水流形式向外输移,1964-1990 年,其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比重为88.12%,个别年份甚至达到99%;2006—2013 年,尽管只发生了一次高含沙水流,但输沙量所占全部输沙量的比重也达到了37.21%.
其他文献
结合Argo 浮标测量的温度、盐度剖面资料与卫星高度计和散射计数据,计算了从2003 年至2012 年的太平洋15°N 的经向热输运(meridional heattransport,MHT)。
会议
基于观测资料的前期工作表明,南太平洋的PSA 型大气环流异常可以在南半球夏季(后文季节皆指南半球)引起南太平洋四极型的海表面温度异常,海温异常进一步发展可在第二年夏季在热带太平洋引起ENSO 型的海温异常。
会议
海洋混合调节海洋中热量、能量、物质的传递、交换和分布。中尺度涡对热量、营养盐的输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中尺度涡对混合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
基于2001 年1 月~2014 年7 月期间的Argo 温盐剖面资料,利用循环平稳经验正交函数(CSEOF)分解、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海域上层海洋热盐含量的空间分布、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
会议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对近几十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的时间变化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平均意义上,暖池底部的垂向热量输入和暖池东边界的水平热量输入使得暖池热含量随时间增大。
会议
地形元素(landform element)是划分地表形态的基本单元,为数字地貌制图、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等诸多地学应用提供了基础分析单元,尤其当面向大范围的应用时,采用自动方法基于栅格DEM 提取地形元素的详细空间分布信息十分必要.Jasiewicz 和Stepinski(2013)提出的Geomorphons 方法根据邻域内特征点与待推测点间的相对高程关系进行判别,自动提取地形元素,较现有其他地
选择位于位于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汇处的泸沽湖南部湖区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结合湖泊周围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了不同颗粒组分及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影响该湖泊粒度空间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泸沽湖南部湖区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主要为黏土质粉砂,其中粉砂是该研究区的优势粒径,其次是粘土,沙含量较少;(2)南部湖区表层粒度组分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即粘土组
会议
民乐-大马营断裂是组成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一条分支活动断裂,该断层以逆冲为主,局部具有走滑分量,前人研究得出该断层活动性为晚更新世活动,全新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对此断层西段野外踏勘,发现一平行于山前NWW 向延伸的陡坎,且在一条冲沟的沟床与漫滩皆发育该陡坎,确定为断层陡坎.通过在沟床东侧的阶地边缘跨陡坎探槽开挖,并对探槽东西两壁对照解译,揭示出三次古地震事件,并确定了该断层为全新世活动断层;结合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