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磷酸腺苷合酶F1-ATPaseβ功能域构型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2013中国力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点研究β功能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采用全原子显式水模型分子动力学模拟详细研究了β功能域的动力学特性.为了进一步研究β功能域的构型变化,采用加载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β功能域打开和关闭构型转变过程,并计算了在有/无ATP情况下β功能域打开和关闭构型的自由能,进一步讨论了ATP结合/释放过程中β功能域的构型变化,及其与Y功能域转动动作的关系.
其他文献
主要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含有多层生长孪晶的〈111〉纳米线的变形机制.由于孪晶界的存在,使得含有孪晶的纳米线的强度要较不含孪晶的纳米线的强度高,并且纳米线的屈服强度与孪晶界的间距成反比.
会议
提出一个基于原子间作用势和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模型来预测单层石墨烯纳米带的弹性性能.采用弹性拉伸与扭转弹簧模型分别模拟碳-碳键的伸长与键角的变化.利用能量方法得到石墨烯的应变能密度,进而导出单层石墨烯的本构方程,并得到了5个非零弹性常数的解析表达式.
会议
通过对TEM照片的考察,总结提出了芯/壳纳米线结构应变松驰的新机理.基于上述机理和应变松驰前后能量变化的分析,推导得到了芯/壳纳米线应变松驰临界壳层尺度的解析表达式.将上述公式应用于Ge/Si纳米线中,发现沿着〈111〉方向生长的具有最大的临界壳层厚度,沿着〈110〉方向的次之,而沿着〈112〉方向的最小.
会议
基于光泳力原理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捕捉大量微米级气溶胶微粒的光镊技术,即激光束通过一个锐边圆孔光阑,在弱聚焦的高斯光场附近,由衍射振铃效应形成一系列锥环状光阱(暗阱),这些光阱能够在较低激光功率下实现对大量吸光性微米级粒子的捕捉,并且能够让粒子沿着环状光阱绕光轴进行旋转运动.
会议
基于应变梯度弹性理论,研究了微尺度功能梯度曲梁在热载荷作用下的振动和屈曲特性.梁的位移场函数基于三阶剪切变形理论.新的模型包含3个材料尺度常数,分别反映膨胀梯度,拉伸梯度和旋转梯度的作用.根据哈密顿变分原理,推导了微尺度功能梯度曲梁在热载荷作用下的平衡方程和稳定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利用纳维叶解法,推导出简支边界条件下的功能梯度曲梁的热振动和屈曲问题的解析解.
会议
采用闭环控制微纳压电位移驱动器为核心加载装置,以压电式微力传感器作为测量装置,集成显微光学数字视频监测系统,并编写完整的测量,控制与标定算法软件,研制了量程0.1 mN-500 mN的全自动微力加载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被测样品与试验探针的自动定位,可编程自动加载与可视化实时监测与记录功能,能够满足小至微米级样品的实验要求.
会议
基于圆柱壁面全滑移边界对绕流的影响,包括降低壁面最大涡量,升阻力系数,增加尾涡脱落频率,探索圆柱壁面分布滑移边界对绕流的影响.分布滑移边界是在圆柱表面不同位置布置滑移边界,分为3种:迎流面滑移,背流面滑移,上下对称面滑移.
会议
基于应变梯度弹性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正弦剪切变形的微尺度梁模型.利用哈密顿变分原理,推导了该模型的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模型引入了与膨胀梯度,拉伸梯度和旋转梯度对应的3个材料尺度常数,从而能够预测微梁的尺度效应.假定材料性质沿厚度方向按幂函数变化,有效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密度等材料参数通过Mori-Tanaka均匀化技术计算.采用Navier方法给出了简支边界条件功能梯度微尺度梁的自由振动和静力弯曲解
会议
首先对理论模型λ进程的提出,发展及其求解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并以双磁性中心分子体系(构成自旋逻辑运算单元所需最小构型)为例,讨论应用当前理论方法研究实际分子磁体中超快自旋动力学行为的优势和局限性.
会议
采用热力学唯象理论系统研究超薄铁电薄膜中的铁电极化性能和压电性能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大的外延匹配应力作用下,外延对称电极中间的铁电薄膜的临界尺寸可以降到1纳米以下.压电系数在临界尺寸附近突增,但由于临界尺寸强烈依赖于衬底应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依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当施加外加电压,即使薄膜的厚度在临界尺寸,依然具有场致铁电极化,并伴随有强烈的非线性压电效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