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碳纳米管电致形状记忆材料的多重形状记忆行为

来源 :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电致形状记忆材料,利用超声使多壁碳纳米管在单体中达到良好的分散,制备的材料在0.5%碳管填充量下具备高的导电率和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和力学性能。普通热响应性形状记忆材料,通常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来实现形状记忆,因此要精确控制材料的形状回复率较困难。而电致形状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电源的开关轻易的实现形变回复的终止和开启(Figure 1b)。同时电致形状记忆材料还可以通过选择电流的通过区域实现局部的形状回复,这也是热致形状记忆材料难以实现的(Figure 2c)。由于电致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能实现易实施的多重形状记忆行为,因此能极大的拓展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
其他文献
随着橡胶流变学的发展,流变性研究已成为评价加工性能的重要依据,并对制定配方、工艺条件、设计加工机械具有指导意义。溶聚丁苯橡胶是综合性能优异的胎面材料,本文选择两种微结构差异较大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T2003和SSBR-2305),研究炭黑网络对其挤出流变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SSBR-T2003,填充20份炭黑时胶料中开始出现炭黑网络,但含量较少;25份时网络含量达18.6%。对比样
在本研究利用同步辐射SAXS/WAXS技术、DSC和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液液相分离对具有弱微相分离聚乳酸/聚环氧乙烷(PLLA/PEO)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和多尺度结晶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结晶峰的宽度以及结晶峰结束时间等随着液液相分离时间的增加而加宽和增加,这说明液液相分离对结晶化速度有显著的推迟作用。为了研究液液相分离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在常温和80度观察了SAXS散射图。在常温下的SAXS图中
本文利用倍半硅氧烷(POSS)杂化交联磺化聚酸亚胺获得了高温下耐水解的膜材料,有希望应用为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  本文首先将氨基与磺酸基接到自制的苯基POSS(OAFS)的苯基上制备磺化并含氨基的POSS(S-OAPS)。然后再通过两步法制备POSS杂化的磺化聚酞亚胺质子交换膜。两步法的第一步利用1,4,5,8-萘四甲酸二酸酐与2,2`二磺酸基4,4`-二苯醚二胺合成含端酸酐基团的磺化聚酞亚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因其易组装、成本低、效率高(12.3%)的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液体电解质存在溶剂易泄漏、易挥发、电池性能不稳定和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因此,无渗漏、使用时间长的聚合物准固体与固体电解质成为最有前途的材料。本论文合成聚(乙烯基咪唑-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P(VIM-MMA-MAA)/PEG400)。将35wt.%聚合物与LiI/I3-、γ-丁内酯和1-甲
液体的单向输运在众多生理和物理过程中必不可少,例如生物体排汗、细胞膜的液体传输、海水脱盐、燃料电池内部电解质膜两侧液体定向流动等。近年来,液体单向输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利用材料表面浸润性差异,在无外场(如热、光、电场等)作用下实现液体定向传输不但在液体自传输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研究如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细胞运动、微流体、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因此,探索设计和采用简单易行、能耗低且
基于与自由基聚合完全不同的逐步聚合机理,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快速高效的聚合物单分散微球的制备方法。仅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一种单体,以水和丙酮为溶剂,利用IPDI与水的反应通过沉淀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脲微球。本方法聚合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单体可完全转化、微球产率高,而且聚合后体系中不存在残余单体,所得微球表面洁净。此外,聚合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引发剂、乳化剂或稳定剂,方法简单、原料单一,
本文采用键合法,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将实验室自制稀土荧光配合物单体与其它功能单体共聚,制备出性能稳定的共聚物乳液;通过激光光散射粒度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表明乳液粒子粒径均一、荧光性能优良且荧光强度可控,其在光致发光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利用形状记忆高分子(SMP)制备微创伤介入治疗器件是生物医学材料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SMP通常依靠温度实现其形状记忆功能,由于体温恒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热响应SMP在微创介入治疗器件上的应用,但是热刺激的适用范围有限,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开发其他刺激响应型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同时,人们希望将药物包埋在介入治疗SMP器件内部,实现“靶向”控释给药,促进病变组织修复。超声波是一种无损治疗手段,穿透性
本文采用纳米定向蚀刻技术制备了折射率渐变无机高分子膜层。制备过程为:采用溶胶—凝胶杂化技术制备有机/无机高分子杂化溶胶,其中有机高分子相为聚乙二醇,无机高分子相为线性二氧化硅。将溶胶沉浸成膜,自然干燥后,热处理除去有机高分子相,留下纳米级孔道。最后采用纳米定向蚀刻技术刻蚀,刻蚀剂顺着纳米孔道由外向内逐渐刻蚀无机高分子二氧化硅膜。由于刻蚀剂的刻蚀方向是由外向内,外层刻蚀多而内层刻蚀少,造成膜层孔隙率
本文通过溶剂挥发诱导相分离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可用于人工皮肤的硅橡胶微孔薄膜,将液体硅橡胶前驱物溶解在正己烷中,加入非溶剂或致孔剂液体石蜡,涂膜后正己烷挥发诱导相分离。通过SEM观察发现制备的硅橡胶薄膜表面和断面均具有多孔结构。用浊点法测定了三元体系液体硅橡胶/正己烧液体石蜡的相分离点,绘制三元相图。并研究了液体石蜡含量、表面活性剂(Span80)、涂膜温度、涂膜厚度以及空气流通速率对多孔薄膜表面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