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博物馆助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思考

来源 :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80048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国国家整体实力飞速发展的四十年,也是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40年,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口流动模式也逐渐由单个移动向家庭迁移转变。所谓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岁至14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他们的人数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其焦点也从早期的教育机会与教育公平问题逐步扩展到流动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他们的城市社会融合。本文从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心理特点、流动儿童社会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等方面,提出了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如何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发挥自身社会教育职能,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以城市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的定位与职责,分析城市文化的特征与意义,结合当今博物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重构博物馆视域下物与价值的对话模式,市民获得城市文化带来的均等感、
  2015年12月28日,长沙博物馆新馆开放.面对市民日益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长沙博物馆着力加强公众文化参与,实现社会教育功能.2016年特别推出“市民一日值班馆长”项目,邀请公众
  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分析——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3.0》大电子屏幕展陈和法门寺博物馆唐密曼荼罗展陈中的舍利宝函展陈侧重点发生的变化,揭示出现代博物馆在运用新的展陈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公共艺术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城市雕塑类的公共艺术。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从博物馆层面上看,当下公共艺术作品项目的定义,已经包含着博物馆建筑、周边艺术
  大禹是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代表和精神象征。“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千古,激励代代中国人励精图治、实干兴邦。当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弘扬大禹精神,它
  十九大后,我国地质工作进入了转型时期,地质资料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也将面临新的形式和新的挑战。本文主要提出了在国家总体布局和自然资源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会议
  为进一步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百家博物馆的意见》(桂政发[20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矿地融合创新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改进提升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发挥地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的公益性服务,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讲座服务活动在全国各地博物馆方兴未艾。当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