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具贯穿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已有研究发现儿童有较强的工具使用和制作能力,但对儿童工具创新能力(独立地使用材料制作出新异工具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却存在空缺。本研究对儿童工具创新的能力水平、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Rhodes的创造力4P模型,从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创造环境四个方面探索工具创新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60名6岁左右的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了测试。我们采用"制钩任务"测量儿童的工具创新能力,请儿童利用主试提供的材料尝试将小桶从上端有狭窄开口的玻璃罩中取出,儿童需将材料制成钩状工具以完成任务。基于4P模型,我们还通过3个任务分别测量了儿童的心理旋转、空间推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者);编码分析了儿童在制钩任务中历次尝试的行为特征(创造过程)、制成工具的有效性(创造成果);请儿童家长填写问卷,分析父母对游戏的态度与儿童工具创新的关联(创造环境)。研究结果发现:(1)22%的儿童在1分钟内完成制钩任务,与英国、南非报告的研究一致;50.8%的儿童在3分钟内完成制钩任务,可见该任务即使在时限延长后对于儿童也较为困难。(2)创造者方面:心理旋转、空间推理、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儿童在制钩任务中的表现不存在显著关联,表明工具创新能力可能较为复杂,难以被单一认知能力所预测。(3)创造过程和创造成果方面:成功完成制钩任务的儿童平均尝试次数、无效尝试次数均显著低于未成功者,且在历次尝试中制成工具的有效性显著高于未成功者;这表明成功的儿童并非通过试错策略完成任务。(4)创造环境方面:父母对游戏的态度与工具创新表现不存在显著关联,但这可能受问卷回收率低的影响。综上,本研究对中国儿童的工具创新能力进行了测量,并与国外研究结果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基于4P模型的探索让我们对工具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有了更深理解。目前研究仍在继续,计划扩大样本量,同时在4P模型下进一步探究工具创新的其他因素(如思维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