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湍流的形成及对飞行的影响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大气湍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和种类,探讨了对飞行的危害,并将大气湍流分解为水平阵风和垂直阵风具体分析了其对飞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的大小对水平阵风和垂直阵风引起的过载也有相反的影响,即大速度飞行时,垂直阵风影响大,小速度飞行时,水平阵风影响大,最后论文总结出飞机遭遇大气湍流时的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近10年NECP再分析资料,针对各类强对流天气,开展大量个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对影响本地的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强对流发生的天气类型进行了总结,找寻出强对流过程中的关键物理量参数,建立市级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预报指标,并把其代入到T639数值预报产品中,从而得出分类型强对流潜势预报,以此提高强对流天气(尤其是雷雨大风)预报的地市订正能力,减小空报率.
2012年11月11日-14日鸡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次罕见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给全省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本文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及区域自动站资料等对此次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分析,探讨了同期天气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与暴雪落区的对应关系,为今后强降雪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500hPa低涡发展和地面江淮气旋北上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hPa低
为了揭示暴雨过程中强降水中心的形成及演变规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结合物理量场等资料,分析了孝感2012年6月26~28日暴雨天气过程中两个强降水中心的成因及演变.以便为强降水中心出现的时问、强度及落区提供预报着眼点,为气象防灾减灾决策预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形势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基础,低层暖式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切变线随着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8月20~21日发生在湖北西部地区的暴雨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高原槽前西南气流同副高外围的偏东气流以及台风“天秤”外围的东南气流相互作用下,从贝加尔湖附近南侵的冷空气促进了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加强发展,从而引发了本次暴雨过程.通过对相对湿度场的分析发现,受高原槽的影响,这次暴雨过程中干空气主要表现为东移南压.干空气自对流层顶向下呈倾斜的漏斗状侵入至对流层中低层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湖北省荆门市2013年2月18-19日的一次雨转雪过程进行精细化的时空特征分析,同时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降雪期间荆门市出现的雷暴现象进行天气尺度与中小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过程为高空横槽转竖带动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所致,冷空气补充南推,强度增大,使得冷平流的输送加强,近地面温度持续下降,低层偏北风形成的冷垫也随之增厚,导致了
对Vaisala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的算法原理进行分析,发现算法按照一定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构建出机场天空云量的二维序列,利用初始模块、过滤模块、云簇聚合、云层合成、云况选择等5个模块实现算法的流程控制;通过对深圳机场目测云量与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作不同条件下的检验对比表明,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激光云高仪对机场区域云量的的探测,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随云高升高与目测云量差值增大,在低
利用2001-2010年广州地面气象站逐时风场、湿度、能见度等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0m风场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10年来广州地区风速与能见度的关系,并计算了相应的局地风场自循环指数(R系数),同时还对灰霾日的大尺度流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出现灰霾天气时,夜间风速多数时候小于1.0m/s,白天风速虽然较大,但是也1.5m/s,最大值风速出现在14-15时左右;
本文分析了2012年11月30天风廓线雷达资料情况,并利用VAR‐LAPS系统作为资料同化系统,结合WRF模式,设计敏感性试验方案,从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型号雷达资料同化后对初值场的作用、资料有效观测数目最多日和最少日对比、以及同化风廓线雷达前后模式降水预报对比等几个方面,研究风廓线雷达资料同化在数值模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式初值场中的风观测信息与所同化的风廓线雷达有效数据有关,风增量大值中心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27日~28日黄冈市一次辐射雾过程的环流背景、气象要素、物理量、凝结核等进行分析,揭示了辐射雾过程从形成到消散的机制,为今后辐射雾的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潮湿的下垫面上,中高层暖性高压脊、地面弱气压场及稳定层结可以为辐射雾提供良好的环流背景条件;地面辐射冷却效应对辐射雾过程具有重要的触发和加强作用;辐射雾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日较差,形
对一次西南涡东移过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并采用集合敏感性方法分析了低涡东移预报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通过对路径预报迥异的一对集合成员的初始扰动差异的分析,表明使低涡强度增强的扰动有利于低涡的东移,东移低涡的高度场具有随高度向东倾斜的结构,其水汽扰动具有非对称结构且正扰动位于低涡移动的前方有利于低涡的东移.通过集合敏感性计算得到的扰动敏感区位于低涡自身及其左侧的上游区域,仅改变敏感区域的扰动场就可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