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已经有几项研究对出发台上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在出发台上安装两个受力板,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用于测量运动员在出发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他们得到了主板和后蹬板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曲线。这些受力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峰值。布雷德和麦克尔罗伊分别测量了抓台式和蹲踞式出发运动中手和脚的受力情况。他们建议,手臂在启动时应向后拉,以克服身体的惯性和加速向前移动(Breed&McElroy,2000)。马哥利索表示运动员在使用蹲踞式出发时,他们应该从后脚开始驱动,这样的话,相较于抓台式出发,蹲踞式出发会在尽量短的反应时内充分利用上手和后脚产生的水平力(Maglischo,2003)。日本学者(Tsuyoshietal.,2016)在研究中更是把手和双脚对出发的贡献细化,提出了两个猜想:前后脚之间的受力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出发早期手和后脚的水平力的发挥,有助于缩短台上反应时。另外,Mason的研究发现,在游泳出发时,峰值与功率与游泳出发的表现高度相关(Masonetal.,2012)。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etplate分析仪器得出台上受力的峰值及时刻,对运动员的出发时刻台上受力峰值进行实时分析。本研究中描述性的指标可以为教练、运动员和技术员们所用,去辨别运动员们的特定出发技术中表现出的长处和弱点。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教练员有效的评价运动员的出发技术,教练员必须获得一些建议的、理想的参数值。本文提供一些运动员在出发台上的峰值力及其他主要台上参数给教练员、技术人员和生物力学学者,让他们更好的熟悉精英游泳运动员的出发特征。研究方法:10名国内顶尖男性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参加了这项研究。本文所采用数据中涉及的运动员,大部分为参加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级别的选手(年龄:21.2±2.2yrs,体重:80.98±6.7kg),主要项目包括:50米、100米和200米项目。测试参数包括:1)时间指标:垂直力峰值时刻、水平力峰值时刻、后蹬板力峰值时刻、抓台推力峰值时刻、后蹬板垂直力峰值时刻、后蹬板水平力峰值时刻、前板垂直力峰值时刻、前板水平力峰值时刻、手离台时刻、后脚趾离台时刻、台上时间和头过5米时间;2)运动学指标:水平离台速度和垂直离台速度;3)动力学指标:水平力峰值、垂直力峰值、后蹬板力峰值、抓台垂直力峰值、后蹬板垂直力峰值、后蹬板水平力峰值、前板垂直峰值、前板水平力峰值、把手推力峰值、垂直力、水平力和把手垂直力。统计采用OriginPro7.5作特殊误差折线图:将每名运动员的台上的受力情况标准化为101个点,分别求每一个百分化的时间点所对应的力值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把这些点链接起来,作出具有标准误的均值曲线图,本文主要根据这些曲线的走势和峰值进行运动员台上受力分析,并使用EXCEL求出本研究中选用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研究结果:1)优秀出发者出发台上阶段水平方向力的标准差差别并不大,在15%-25%BT阶段,曲线开始快速持续上升,最后到达峰值,运动员在62.5%BT达到峰值,峰值水平力可达到1.37-1.63倍体重。后测力板的水平力在64%BT达到峰值,前测力板的水平力在90%BT达到峰值。2)垂直力是Kistler力平台对前测力板和后蹬板上的测力板测出垂直分力的合力,20%-45%BT阶段垂直力从1倍体重下降到0.5倍体重,在50.6%BT垂直分力首先达到峰值,然后前脚在57.5%BT达到峰值。但是要特殊说明的是,前脚的垂直力峰值时刻是57.5±30.97%BT,偏差较大,查过原数据后发现这10名运动员有3名是前脚在大约15%-30%BT是达到峰值,其他运动员是75%-85%BT到达峰值。3)三个方向的力在开始时,垂直力最大,为1倍体重;抓台垂直力次之,大约0.25倍体重;水平力最小,几乎为零。准备阶段,抓台垂直力与水平力在20%BT左右同时上升。抓台垂直力首先达到峰值,在此期间垂直力会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当抓台垂直力到达峰值时,两脚之间的垂直力迅速上升以克服重力。随着后脚离开后蹬板,水平力和垂直力同时下降到零点。研究结论:1)前期水平力是由后脚和手做主要贡献的,后期靠前腿维持水平速度。所以要想增加离台的水平速度,就应该关注后脚的水平力量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增加双手向后的推力,这样会有效的缩短台上时间;2)前脚的垂直力峰值时刻偏差较大,其一是因为使用前倾式蹲踞式出发,这样会缩短前脚达到垂直力峰值的时间,因而缩短台上用时,但同时也会相对地降低水平离台速度。3)重心的位置要根据运动员具体情况而定,利用Wetplate分析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准备姿势,尽可能在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缩短台上时间;且出发时,前脚的垂直力主要支撑身体克服体重就可以,如果过早的达到峰值有可能使上身有过大的起伏,破坏水平动力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