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江平原地下水系统与水资源合理开发

来源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低地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重要商品粮基地.要保证这个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文从地下水储存空间、运移条件和赋存规律,阐述三江平原含水系统的岩性组成、空间分布规律、边界条件、功能特征.对地下水流动系统进一步划分为区域流动、中间流动、局部流动三个亚系统,并对其特征进行分别阐述.得出了地下水径流强度随深度的增加,地下水径流强度减弱,水交替缓慢迟滞的结论.本区三面环山,两面环水,北为黑龙江、中部为松花江、东部为乌苏里江、东南部为挠力河,加之本区沉积了第四系巨厚含水层,含水层垂直渗透性好,适合人工回灌.为此,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开采方案,做到科学有序、合理开采.
其他文献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24-)Cl--(K+)Na+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 MPa)浅成(0.825~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我国奥陶系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高精度生物地层以及岩石、层序地层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全符合关于建立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即奥陶系第三个尚待正式命名的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条件。建议以该剖面牙形石Baltoniodus?triangularis的首现层位,作为划分全球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界线的GSSP。所建议的GSSP交通方便,位于距宜昌市
江河流域范围内的河床中广泛分布有砂卵砾石含水层--天然滤床,由于江河水的直接补给,滤床中赋存大量洁净的地下水.受江河水及航运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取水方法难以大范围的进行开采.河床反向渗滤取水技术是通过江河边岸竖井,江底隧道,江底取水硐室和反向辐射孔群,大规模的采集河床底天然滤床(砂卵石)含水层中地下水潜流水的一种新型取水技术.本文通过现场大型模拟试验和多个工程实践,对该取水技术所涉及的天然滤床净化
本文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反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采用年水位升幅累积法、前期影响降水量法和趋势线确定水位升幅法三种方法计算,得出不同岩性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经计算表明,用此方法求得的降水入渗系数基本符合理论规律,影响降水入渗系数的主要因素有降水历时、降水量、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颗粒大小等.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合理,加上缺乏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保护,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紧张、污染严重、地质灾害影响大等问题,并且对工业、农业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基本方针,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和水资源环境保护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新
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内诸多地质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探讨地下水、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成因之间的关系对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以太原市地面沉降为例,分析了地下水因素与地质环境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其中重点讨论了地下水开采与土层压缩性对地面沉降的控制.
喀斯特地区含水介质的多重性和高度复杂性,给地下河系统的水资源量评价带来许多难题.本文在分析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运移特征基础上,认为目前用于地下水评价的主要方法都不太适用来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问题.作者比较地下河与地表水多方面的相似性后,建议引入现代水文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来解决喀斯特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分析了可能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作者认为,针对岩溶水资源的特征
淮北平原浅层水和中深层水以50~60m深度为分层界线.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浅层水自上游到下游呈HCO3·Ca·Mg-HCO3·Cl·Ca·Mg和HCO3·Ca·Mg-Cl·Ca·Mg变化趋势,前者符合径流途径上的自然变化,后者加入了人为影响(污染)的因素;中深层水以HCO3-Na为主,有部分水样呈HCO3·Cl型,中深层位的地下水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所以Cl的富余是浅层水混入的结果.同位素测试结果
黄淮海平原(河南部分)地处中原,地势平坦、城镇乡村密布、人口集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环境.本文论述了黄淮海平原(河南部分)400m深1度内地下水赋存的含水层、原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劣质地下水(咸水、高氟水)及次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污染地下水的分布,对黄淮海平原(河南部分)浅层地下水主要超标污染因
本文从地层岩性、区域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对武汉市区地热资源的赋存条件予以了分析,从武汉市区具备"源"、"导"、"储"、"盖"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方面论证了存在地热资源的可能性,并从武汉市区寻找地热资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方面,指出了武汉市区地热资源远景地段,为武汉市地热开发指明了初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