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标记人结肠癌细胞MR成像的体外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细胞实验验证负载油性SPIO、水性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标记人结肠癌细胞(LoVo)并进行MRI成像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LoVo)和人正常胎肝细胞(L-02),使细胞量达1×106/mL,加入不等量的负载油性、水性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25gg、50gg、100gg、200gg),分别培养1h、3h、6h后;比较负载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对LoVo和人正常胎肝细胞(L-02)的标记能力。MRI扫描方法:采用T2WI和T2 map扫描序列,用T2mapping软件测量T2值。用电镜检查和普鲁士蓝染色验证SPIO是否进入肿瘤细胞,用普鲁士蓝染色计算标记率。结果:负载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标记细胞时,在106/mL水平的细胞量,即可被MRI检出;负载油性SPIO聚合物囊泡在与LoVo细胞培养后6h,即可引起肉眼所见的信号下降;负载水性SPIO聚合物囊泡与细胞培养后3h,即可发现信号下降;而且相同浓度的负载水性SPIO聚合物囊泡标记细胞后比负载油性SPIO聚合物囊泡引起的T2驰豫率更高。负载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标记LoVo细胞比标记L-02细胞引起的T2驰豫率更高。普鲁士蓝染色显示LoVo细胞浆内出现蓝色颗粒,标记率在75%以上。电镜切片观察可见高密度铁颗粒位于细胞浆内。结论:负载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标记人结肠癌细胞是完全可能的,其中负载水性SPIO聚合物纳米囊泡标记细胞后引起的T2驰豫率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3.0T MR-DWI测量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健康志愿者肝脏ADC值,观察ADC阈值在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①肝硬化组:肝硬化患者53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5.02±12.56岁,Child-Pugh A、B、C级患者分别为18例、25例和10例。 ②对照组: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2.3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常规高场强MR检查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机制。材料和方法:建立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0只。于细胞接种后2、4、6、7、8周随机抽取4只荷瘤鼠,大体观察荷瘤鼠和肿瘤的生长后进行1.5T常规高场强MR扫描。MR平扫后,腹腔注射钆贝葡胺后4、8、12、16、20min行MR连续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和周围组织情况,计算肿瘤的相对信噪比(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martoma,SH)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资料总结SH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本组9例中,8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1)单发病灶表现:CT表现(8例):7例平扫为等或稍低均匀密度,病灶边界显示不清,其中2例边缘伴钙化。多期增强大部分表现为早期弥漫不均匀轻度强
目的:利用3.0 T MR-DWI,采用不同b值,测量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健康志愿者肝脏ADC值,并进行对照研究。方法:①肝硬化组:肝硬化患者53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5.02±12.56岁,Child-PughA、B、C级患者分别为18例、25例和10例。②对照组: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
目的:通过分析大鼠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DWI信号强度、ADC值和EADC值,以探讨磁共振DWI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量化分析及其分期的价值。方法:应用CCl4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对照组大鼠1只,进行DWI,梯度因子6取值:0s/mm2、3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拟合出ADC图、EADC图,测定不同6值DWI的信号强
回顾性地分析一年来我科行MRCP检查中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三例胆道蛔虫症的影像资料。资料清楚地显示蛔虫在胆道中的形态、位置,证明MRI/MRCP作为对胆道蛔虫症的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无创的优越性。
目的:探讨自动移床3D CE-MRA在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疑有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了自动移床3D CE-MRA检查,原始图像与蒙片减影后,作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男7例,女11例,10例同时做了下肢血管彩超,手术证实7例,DSA证实4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血管均显示满意。显示不同部位和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者17例,阳性诊断率94.4%。结论:初步结果表明,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7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结果:77例患者行PTCD术均获得成功,PTCD术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明显改善。结论: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姑息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动门脉瘘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2例已证实的患者先行DSA造影,再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结果:合并动门脉瘘者有77例(36.3%),所有动门脉瘘患者均行了1次或多次肝动脉内化疗(TAI)和/或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论:DSA影像是肝癌合并动门脉瘘直观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轻中度PVS用明胶海绵阻断瘘口血流后TACE安全有效,对重度流量大的PVS,则仅行TAI。
目的:探讨MRCP检查时不同扫描方法对胆系结石诊断的发现率、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或ERCP证实的85例胆道系统结石患者,分别采用2DMRCP与3DMRCP,同时进行冠状面FIESTA扫描。结果:不同的方法对对胆道系统结石都有一定漏诊,2DMRCP准确率较3DMCP高,漏诊率相对略低,2DMRCP结合冠状面FIESTA可以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结论:2DMCP结合冠状面FIESTA对胆道系统结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