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往研究表明,溶解是引起层状LiMnO2容量衰减的直接原因.层状LiMnO2的晶体结构和微结构(晶粒大小)的变化,晶格的稳定性对锰的溶解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锰的溶解又会进一步造成活性物质的晶格缺陷,导致锂离子扩散受阻,引起容量的快速下降.因此增强物质结构的稳定性以减少锰在电解液的溶解是提高层状LiMnO2电化学性能的关键.目前,针对提高层状LiMnO2电化学性能的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工
【机 构】
: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310028
【出 处】
:
2005中国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研究表明,溶解是引起层状LiMnO2容量衰减的直接原因.层状LiMnO2的晶体结构和微结构(晶粒大小)的变化,晶格的稳定性对锰的溶解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锰的溶解又会进一步造成活性物质的晶格缺陷,导致锂离子扩散受阻,引起容量的快速下降.因此增强物质结构的稳定性以减少锰在电解液的溶解是提高层状LiMnO2电化学性能的关键.目前,针对提高层状LiMnO2电化学性能的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如调整合成工艺,控制好产物的粒度与表面积[1-2],阳离子的掺杂改性等[3-4].其中阳离子的掺杂被认为是改善层状LiMnO2电化学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层状LiMnO2中添加Al形成LiMn1-xAlxO2(0≤x≤0.05)[5]添加Ti、Mo和Co等形成LiMn0.7M0.3O2[6].通过掺杂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掺杂在增强循环稳定性的同时往往会伴随容量的下降[6],而且关于掺杂对物质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关系的探讨很少.如何提高LiMnO2循环性能的同时保证较大的容量,这是目前掺杂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掺杂离子的种类,掺杂离子的量及掺杂的方法是影响掺杂效果的重要原因.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7-9],本文采用Cr作为掺杂元素,通过低温水热掺杂制备层状LiMn1-xCrxO2系列,利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扫描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不同的掺杂元素、掺杂量对层状LiMnO2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两种替代元素Cr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力求使层状LiMnO2在保持较高放电容量的前提下,具有好的循环稳定性.2.层状LiMn1-xCrxO2的制备3.层状LiMn1-xCrxO2的结构表征4.层状LiMn1-xCrxO2的电化学性能5.Cr元素掺杂对层状LiMn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6.小结
其他文献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改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进行了研究。自1991年进入市场以来,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和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源.目前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广泛采用的负极材料是碳素类材料.不同类型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差异较大,其中石墨导电性好,结晶度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更适合Li+的嵌入和脱出,并且石墨的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此成
随着能源的日趋缺乏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电动交通工具取代内燃机是必然的选择.尖晶石锰酸锂具有对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工作电压高等优点而被认为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为了改善和提高尖晶石锰酸锂的循环性能,科研人员采用了一系列的掺杂和表面改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试验在对锰酸锂进行多元掺杂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粒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锂离子电池高密度球形系列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问世已将近20年,目前占统治地位的仍是以钴酸锂(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极材料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综合性能.正极材料研究和性能改进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核心之一.锂离子电池不断向高能量密度的方向发展,即要求一定体积的电池储存更多的电能,或要求储存一定电能的电池体积更小,以满足各种用电设备
氧化锡因具有比现用石墨材料高出二倍以上充放电容量,极有希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研究打破传统的介质分散模式,采用溶胶-凝胶-模板方法(SGT),制备具有开放孔与纳米复合结构的氧化锡基材料.这种结构使氧化锡材料在作为锂离子充电电池负极材料使用时,电解液可进入微孔隙,Li+从空隙内直接向纳米柱状微电极充放电,其巨大的内反应表面和较短的扩散路程,致使电极获得接近可逆容量理论值781mAh/g,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具有充放电电压高(3.7V)、比容量大(>120mAh/g)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便携式电器中.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LiCoO2为正极材料.为解决Co资源短缺带来的供需矛盾和减少Co化合物的污染及大电流充放电的安全问题,研发性能优良的正极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热点之一[1~4].尖晶石型锰酸锂作为新一代正极材料具有许多优点:放电电位和比容量高以及资
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锰酸锂正极材料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廉价的MnSO4,NH4HCO3和氨水为原料制备MnCO3,热分解后得到Mn2O3作为制备锰酸锂的前躯体,是一条很有应用前景的新的合成路线.MnCO3的热分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300~400℃时可以分解得到MnO2,以此为前躯体可合成尖晶石锰酸锂.但分解条件苛刻,且得不到纯相,需要进一步的精制才能得到制备锰酸锂
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具有价廉、低毒、安全等优势,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该材料的主要不足是较快的容量衰减,而用某些金属离子(如Co、Cr、Al等)替代部分锰离子可显著改善循环特性,此技术已在商品化LiMn2O4正极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就目前LiMxMn2-xO4材料的制备而言,其煅烧温度虽比LiCo2O4低(700~800℃),但加热时间要长很多(48~72小时).虽然
把静电喷雾(ESD)的前驱液由溶液拓展到悬浮液,并以此为基础制备了用于锂离子电池上的石墨负极薄膜.扫描电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剥皮试验、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被用来表征薄膜电极的性能.结果表明,由静电喷雾方法喷在高温石墨表面的PVDF粘结剂比在烘箱烘干的PVDF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更强的附着力,这导致了电池的循环性能更加优异.
利用VO离子与LiFePO4材料良好的相容性,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VO离子掺杂的LiFe1-xVOxPO4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交流阻抗谱及位于2.5V至4.2V之间的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未引起LiFePO4材料结构的根本性变化,LiFe1-xVOxPO4具有与LiFePO4相同的橄榄石结构.充放电曲线表明:掺杂后的LiFe1-xVO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较高,而限制锂离子二次电池比容量提高的是正极材料.目前,以磷酸根聚合阴离子为基础的正极材料[1-4]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它能够产生比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锂离子扩散的通道大,能够很好地嵌入或脱嵌锂.这主要是由于磷酸根离子的加入,替代了氧离子从而使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其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和比较高的比容量[5-7].2002年,J.Barker开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