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IPS-LCD的新型含氟液晶材料及其性能

来源 :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一类新的氟取代液晶材料,该液晶分子以含有亚甲氧基连接基团和五氟代联苯端基为特征.这类液晶化合物具有极大的介电常数和良好的相容性.含有这类液晶分子的混合液晶材料具有提升IPS-LCD性能的极大潜能.
其他文献
TFT-LCD实现大生产、商业化之后,TFT-LCD产品以其轻薄、环保、高性能等优点,尺寸越做越大,应用越来越广,故TFT液晶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主要将TFT液晶材料进行30℃、60%RH不同时间的放置储存实验,并测试其离子浓度、电荷保持率、电阻率、水分等品质参数,通过品质参数来得出TFT混合液晶的储存条件.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驱动电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聚合物网络对液晶分子的锚定作用,本文从降低锚定能出发,以低聚物丙烯酸酯为基体,SL-79为分散相,并测试了两种功能化聚合物单体对降低PDLC驱动电压,改善光电性能的作用,采用聚合分相法制备了PDLC,并对PDLC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PDLC的电光性能随着含F聚合物单体添加而改善,但当含氟聚合物单体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整体雾度开始下降;而
成功地合成了二胺单体N,N-二(4-氨基苯基)-4-(十二烷氧基联苯基)-4-氨基苯醚(B12),并用此单体与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DMMDA)和二苯醚四羧酸二酐(ODPA)共缩聚,采用低温缩聚-热酰亚胺化、通过调节共聚物组成制备了3种聚酰亚胺(PI).利用NMR与FT-IR对合成二胺单体及PI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其溶解性和对液晶的取向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PI均可溶于常见
为进一步了解杂环类液晶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设计并合成了新颖的系列基于联噻吩的含不同长度烷基链和末端取代基的苯并嗯唑类液晶化合物nTBx,并与苯基nPB-x、联苯基nB-x苯并噁唑系列化合物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nTBx除不含末端取代基外均表现出液晶相,液晶区间比苯基nPB-x系列更宽,热稳定性更高,同时熔点相对联苯基nB-x系列明显降低;取代基对nTBx的紫外吸收及荧光发射有明显影响
本论文制备了6种单氟取代苯基二苯乙炔基异硫氰酸酯类液晶化合物.液晶参数测试结果表明这6种化合物的n值为0.432~0.681,并且具有良好的响应性能.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氟取代位置的不同对n值和响应性能造成影响的原因.
要发展高效率的OLED,使用磷光器件是关键.目前,由于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问题,蓝色磷光器件是其发展的瓶颈,而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选择是影响蓝色磷光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膦酰衍生物作为磷光主体材料的研究状况,包括咔唑类、芴类和其他类膦酰衍生物磷光主体材料,并对起光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电化学性质及器件性能等做了详细的归纳比较,最后展望了膦酰衍生物磷光主体材料的发展方向.
银纳米线薄膜可以代替氧化铟锡(ITO)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制造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然而,使用传统的镀膜方法,纳米银线之间随机排列连接,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较差.通过多层镀膜工艺制备出具有高透光率和高导电性能的薄膜,并研究了涂层数量对纳米银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厚度和浓度的条件下,多层结构可以在不影响透光率情况下大幅度降低薄膜表面电阻.最终制得的纳米银导电薄膜具有低片电阻值45Ω/sq.和
一种新型的被应用于高分子垂直化配向技术(PSVA)的可聚合化合物(RM),评估了其最大吸收波长、成角能力、聚合速率等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比RM相比,新型RM具有更大的吸收波长,更强的成角能力以及更快的聚合速率,具有改善面板生产效率以及图像残留效应的潜力.
为了满足液晶母体在在各种情况下的参数要求,本文合成了4种新型的具有环丁烷的新型液晶化合物.以4-烷基-乙烯基环己烷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目标液晶单体.质谱确定了分子结构;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阿贝折射仪和电容电抗测试仪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测定.实验表明,这类新型的液晶化合物有着较小的光学各向异性和较大介电各向异性.该类型液晶单体可以用于液晶母体的调配并且改善其部分性能.这类液晶单体原料易得、收率
光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IRG184)浓度和不同种类液晶盒对PNLC液晶电光特性曲线的有一定影响;本文试验表明,当光引发剂IRG184浓度为0.2%时,采用双官能团丙烯单体材料作为预聚物单体,选择向列相液晶D5,混合以后灌注于盒厚7μm的反平行排列液晶盒中,在紫外光下聚合,测得反型PNLC膜的电光特性曲线最佳,如陡度、饱和电压等特性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