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金界壕考略

来源 :2018长城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w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蒙古高原东北部有一条横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的界壕遗址,全长约780公里。这道界壕不见于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因此在很长时间不为世人所知。自19世纪中叶发现至今,对岭北金界壕的年代、目的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为此,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并结合谷歌地球,对这道界壕的位置、走向、结构特征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其他文献
  海量出土文物被民间收藏是不争的现实,在现行法律法规下它们不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强大物质基础。本文从产权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角度看非国有博物馆财产与其服务的性
  2018年3月,大同古城内发现大量模印文字的古城砖,字文内容丰富,是研究明代大同古城历史极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章以所掌握的洪武四年,五年,六年各年城砖数据统计,以砖文内容释读
  长城研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既要重视文献史料,又离不开实地调查。以明代长城研究为例,对长城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文物与地域、国家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然而“历史化”和“去语境化”却使其内含的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形态呈现出“陌生化”的接受样态,无法与公众形成良性的阅读关系,无法有
  豫北长城主体处于太行山余脉之中,走向大致为东南-西北向。通过两次对长城的实地考察及对文献的研究,对长城的线路、构筑及相关设施建筑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本文认
  由于长城地带特殊的气候、降水和地貌环境,我国古代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在此汇聚,农业生产区和游牧经济区也在此集中体现。在我国历史上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长城地带农牧双方
会议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长城漫步”(长城监测巡检系统)基于长城保护工作实际,面向专业管理队伍、长城保护员与社会公众使用
  以金、明两朝长城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女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所筑长城在空间规划及防御体系建造方面的差异性,并探究地理环境、作战方式、军事战争、军旗技术方面的影响因
  俞樾(图1)为晚清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经学家、教育家,手札作品极为丰富,手札书法颇具特色,涵盖了篆、隶、楷、行草诸体,手札形式多样,有仿唐人行卷式、禽笺式和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