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及其后继院校区域定位思想的形成与意义

来源 :第六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_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南郑区、昆明区、四川区三大战时高等教育基地的形成和从"点线大学"向"面的大学"的转折切入,梳理了抗战时期国立西北联大与其后继五校立足西北,融汇世界办学思想和抱负的形成.认为西北联大"尤负西北文化重责"、"要负起开发西北教育的使命"的思想,西大"恢复历史的光荣,创建新兴的文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最高学府"的思想,西师"负起西北中等学校师资训练之重大使命"的思想,西工"奠立西北工程教育之基础"的思想,西农负起"领导西北农业建设之责任","成为全国最完善之农业学府"的思想,西医"以培植医学专才,发展西北卫生事业,促进民族健康为职志"的思想,渐成一种战略责任与使命,在教化一方、为西北地方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践中发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西北文化也影响了其办学宗旨与发展方向,形成双向影响.
其他文献
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在近年开始得到很大的重视,也出现了许多成果.而对其医学教育的脉络发展、贡献和影响等方面研究还是相对寥寥.本文综合查寻有限的资料文献,由对唯一和全盘传承西北联大医学教育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的发展概貌和历程入手,做一探究,以图对其有个全方位的窥探,抛砖引玉,为该领域研究者起到探路之功.
由城固当时的县教育督导郑勋丞负责编纂的《陕西城固教育概况》,受到了教育部长陈立夫、检察院长于右任、陕西教育厅长王捷三和西北联大各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都为这本书题名题词、作序,通过这些题词和序言,可以看出西北联大领导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俄罗斯文学在我国的传播深层次地影响了民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了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对俄罗斯文学教育在我国早期发展进程和西北联大俄罗斯文学教育师资力量和学子师承进行梳理统计,结论认为,全面抗战以前的西北高等教育中,俄罗斯文学教育以及整个外国文学教育非常薄弱,西北联大传承外交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北平大学文理学院和法商学院商学系的传统,形成了以曹靖华、徐褐夫、余振等为代表的俄文师资队伍和
王非曼(1897~1977),幼名王淑静,山东省德州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庄人,自幼在家乡接受家学启蒙教育.1923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家政学硕士学位.1931年归国,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教授.为中国大学设家政学系的开先河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内迁.先后执教于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任教授并兼系主任.王非曼倾心女师教学,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师范及中学家政学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为了保存中华文化的血脉,平津地区的文教机构纷纷内迁,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是两个最突出的典型.由于这种文化事业单位西迁及其以后的艰苦生存过程,有人称之为"文长征",用此名称相比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方面的西迁.为了对应地称呼三者,分别冠之以"文长征"、"武长征"和"经商长征".就"文长征"而言,不仅保存了文化的血脉,而且为今天留下了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通
西北工学院时期,学校设有土、矿、机、电、化、纺、水、航、管九个系,是当时工科院校中间系科最全的高等学校,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颇有建树,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随着时代的变革,"新工科"概念呼之欲出.回顾这段历史,认真总结抗战期间西北联大在办学过程中的精神与行动,对于加快"新工科"建设和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的师生,先至西安,再南迁至汉中南郑,先后成立了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之后又命名为国立西北医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大西北医学教育最高学府.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在抗战烽火中形成了"兴医强国、艰苦奋斗、精勤育人、救死扶伤"的抗战迁陕精神,对进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当代价值.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文基于厦门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提出重点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史选择,重点建设为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成为时代命题,要认清道路方向、把握发展方位、理解战略定位、坚持发展新路径.提出厦门大学在基本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
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考察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民族的文化血脉.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在国家危亡之际,联大师生展现了民族最宝贵的品格,传承了民族精神和血脉.教育是国家的根基,你们要把西南联大精神传承好,将西南联大精神发扬光大.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驱动着新经济创新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也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空前重视.这就需要高校面向未来积极开展"新工科"教育建设.回溯历史,国立西北联大和国立西北工学院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史上曾经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为国立西北工学院的直接源流,西北工业大学在建设新工科的探索中,从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完善具有特色的西部地区高校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