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了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超高压硬玉石英岩矿物石英、硬玉、石榴石和金红石等“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中结构水的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并定量计算了各矿物结构水的含量。本文简要论述了双河和碧溪岭两个不同地区硬玉石英岩各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基本相同。
【机 构】
: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
【出 处】
:
2007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暨化学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了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超高压硬玉石英岩矿物石英、硬玉、石榴石和金红石等“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中结构水的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并定量计算了各矿物结构水的含量。本文简要论述了双河和碧溪岭两个不同地区硬玉石英岩各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基本相同。
其他文献
市庄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吕梁变质地体的南部,岩石为灰白色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与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界河口群和吕梁群中的表壳岩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早期片麻状花岗岩、表壳岩的包体。芦芽山紫苏花岗岩体出露于吕梁山变质杂岩的最北端,主要由紫苏二长岩、紫苏石英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含有麻粒岩、黑云变粒岩等围岩捕虏体,以及辉长岩、花岗岩等包体。岩体南部主要与太古宙到早
双井微地块位于内蒙古林西地区的西拉木伦断裂带内。该断裂带NNE向展布于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处于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地带,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活动带的一部份。西拉木伦深断裂带为一条宽20km,长达数千公里的复杂断裂带,其深度达莫霍面,属超岩石圈深断裂带,沿西拉木伦河分布。在林西地区,沿断裂带出露有呈椭圆形东西向展布,长55km,宽12.5km,由片岩及变质变形侵入体构成并被早二叠世二长
金红石组成为TiO2,是火成岩中最为富集微量元素Nb,Ta的副矿物,它的存在控制着共存岩浆的TiO2含量和Nb、Ta丰度以及Nb/Ta比值,因此,金红石稳定性条件下TiO2在岩浆中的溶解度以及金红石和熔体之间Nb,Ta分配是理解部分熔融和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TiO2演化、Nb/Ta分异以及大陆壳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近年来的实验证明金红石控制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过程中Nb、Ta的分配行为
中国东北及邻区新生代玄武岩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是以新第三纪以来的含地幔包体的碱性玄武岩为研究对象(Ming Zhang et al.,1995;Chu-Nan Hsu et al.,1998;Sung Hi Choi et al.,2006;YangChen et al.,2007)),而对其中的拉斑玄武岩尤其是早第三纪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新生代早期岩石圈演化讨论较少(刘北玲等,19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LIPs)是我国目前唯一被国际地学界公认的大火成岩省,一般认为LIPs的形成与地幔柱作用有关(Chung et al.,1995;XU et al.,2001,2004;He et al.,2003;Xu et al.,2007)。与LIPs中大面积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相比,苦橄岩却较少见,由于这种高镁的火山岩(MgO>12%)具有接近原始岩浆成分的特点,而且形成于高温条件
本文探讨遥感构造研究的若干方法及其在深部地质过程的浅部响应研究中的意义。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地质构造特别是隐伏构造的遥感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而尤以后者为主。藉此将可为进一步查清地壳表层断裂构造形迹的空间分布、进而为岩石圈深部破坏的浅部地质响应提供更丰富的构造资料。
对大别双河榴辉岩绿辉石的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在具有低位错密度的P2/n型绿辉石中存在由位错壁围成的具有高位错密度的C2/c型绿辉石条带状区域。沿C2/c型绿辉石条带分布有冻蓝闪石及钠长石颗粒。本文根据冻蓝闪石、钠长石、C2/c型绿辉石区域及P2/n型绿辉石之间的关系,结合大别双河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的退变质P-T轨迹资料,探讨了其成因机制。
岩石分类研究是岩石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国外自1990年埃达克岩问世直到2001年,才有人开始注意埃达克岩的分类问题。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大量的资料,归纳了各种不同产状、不同特征的埃达克岩,按照Na2O和K2O含量及其比值的不同,将埃达克岩分为低钾、中钾、高钾和超钾质型4类,并以上述4类出露最典型的地区分别将其命名为西湾型、埃达克型、华北型和可可西里型。上述4类中,西湾型和埃达克型属于
近年来羌塘地区地质调查及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发现表明,穿越羌塘中部的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应该是冈瓦纳和欧亚两大板块的界限,尽管对此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李才等,1987,1995,2006;潘桂棠等,2002,2003)。在这条以广泛分布蓝片岩为特征的高压带上,作者等在羌塘中部的戈木地区发现了榴辉岩,这也是青藏高原内部首次发现的榴辉岩(李才等,2006)。在随后特别是新近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
大陆深俯冲作用及碰撞动力学是近20年来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古俯冲带确定的主要标志是高压一超高压(HP-UHP)变质岩及蛇绿岩,纵观世界各主要造山带,HP-UHP变质岩及蛇绿岩仅占很小的比例,然而它包含有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它已成为了解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带的缩短、加厚,及山根的形成机制等造山过程动力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本文简要论述了大陆深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