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一代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具有快速、可控以及心脏保护作用,脑电双频指数 (BIS)是目前公认的、唯一经过证实可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本研究拟用BIS 指导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七氟醚吸入浓度的可行性,从而评价BIS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30例,年龄18-60岁,体重45-75kg。术前均无重要脏器疾病史。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05mg·kg-1、异丙酚1.0 mg·kg-1、舒芬太尼0.5µg·kg-1、罗库溴铵0.8 mg·kg-1行麻醉诱导, 待BIS降至50以下行气管插管,接Aespire100型麻醉机行机械控制通气,氧流量为1L·min-1。调节呼吸参数维持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在30-35mmHg(1mmHg=0.133kPa)。术中依据BIS值的变化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吸入浓度从2%开始,维持BIS在45-55范围,如BIS>55,则增加七氟醚吸入浓度,当BIS<45时,则降低七氟醚吸入浓度。采用Datex多功能监护仪监测ECG、HR、SP、 SPO2、PETCO2、七氟醚吸入浓度(Fi)和呼出浓度(Et)。美国A-2000XP型无创麻醉深度监测仪, 监测BIS和EMG。在病人入室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T3)、手术10 min(T4)、手术30 min(T5)、手术60 min(T6)、术毕(T7)分别记录上述各项监测指标,观察停麻药至病人能够听从语言命令睁眼、拔管时间和BIS的变化。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30 例病人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43±11)岁,麻醉时间(70±12)min。停吸入麻醉药至睁眼时间(9±3)min,拔管时间(10±2)min。患者各时点BP、HR、BIS、EMG、七氟醚(Fi)、(Et) 浓度变化比较,气管插管前即刻MAP、HR明显下降,其它各记录点均有下降。诱导后各记录点BIS、 EMG均明显下降。结论术中BIS值随七氟醚吸入浓度而变化,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维持BIS值为45-55时的七氟醚吸入浓度随之下降。研究表明,利用BIS值的指标,随时调正七氟醚的吸入浓度指导全麻的合理深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