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将小蚕集中饲养,消毒方便,蚕病大大减少,而且蚕茧优质,蚕农收入多;而温湿自控小蚕共育好处好更多,占用空间小,省力,省时,方便操作;但在我县小蚕共育都是一家一户进行饲养,共育棚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体现其共育的优势;因此必须解放蚕农的思想,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蚕桑生产的道路。
小蚕共育是支撑桑蚕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现代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管理人员、桑叶管理、蚕种保护、蚕室环境及饲养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规模化生产商品小蚕的技术措施。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之一.中国自推广杂交种以来,玉米产量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玉米产量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品种生育期的延长,导致一些晚熟品种收获时子粒含水量较高或不能按期成熟,较高的子粒含水量与晚熟有关.研究表明,影响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子粒水分含量,随含水量增加,机收时子粒损失率、破碎率和杂质率明显增加,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在22%-25%左右较为合适.玉米子
通过对南疆有代表性棉花高产县棉花品种筛选要求、基本指标分析,明确了棉花品种筛选、确定的基本条件,为棉花主栽品种确定、品种布局提供依据。
为了探索一条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型棉花栽培模式,文章对油后直播棉以及麦后直播棉轻简化栽培试验进行了详细记录,以便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认为油后、麦后直播棉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量,降低生产成本,产量也较理想,基本达到了轻简化的目的。
面对当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变化、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性补贴、常规棉花面积迅速缩减的局面,本文从低碳农业要求,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从麦(油)后棉新品种的研究进展及生产应用、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论述了麦(油)后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麦(油)棉一年两熟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是黄河流域棉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利用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目前高效简便的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法。本文利用核不育系GA18,与抗病优质恢复系测配,已选育出了系列抗病虫核不育杂交种。其中,川杂棉22、川杂棉26已通过审定,新组合KH4、KH5、KH7已通过省级区试,均具有丰产、抗病虫、优质的特点。
通过在不同的生育期对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麦套春棉喷施DPC,研究不同密度处理和DPC调控时期对麦套春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缩节胺处理对麦套春棉的单株结铃数、吐絮数、脱落率和铃重等均产生显著影响;(2)棉花进入初花期后进行缩节胺化学调控处理表明,棉花花铃期是转基因抗虫棉进行缩节胺化学调控的关键时期。
以精细整枝为对照研究了简化整枝对棉花生育状况、产量构成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认为:在4.5万株·hm-2密度下,不整枝能促使棉田封行期提前,粗整枝和精细整枝的棉花生育状况基本一致;简化整枝与精细整枝的单株成铃、铃重、衣分及霜前花率没有明显差异,粗整枝产量略低,但有利于棉田中后期的机械化管理。同时提出可根据不同基因型抗虫棉的品种特性采取相应的简化整枝管理方式。
选取分布于26条染色体上的288对SSR引物,对2011年参加国家区试的25份棉花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检测出40余对多态性引物。选取其中多态性更好的22对引物构建了12份中棉所系列杂交种的亲本指纹图谱。利用其中的特异性引物对相应的杂交种进行了纯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