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柱结构设计疑难释义

来源 :2004中华钢结构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s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简称“规程”)征求意见稿已发布。为配合广大设计人员学习规程、使用规程的需要,笔者拟编写《异形柱结构设计疑难释义》文字材料,文中论述了“一”形柱为什么“规程”中未采用,“规程”为什么未将Z形柱列入,前工程中遇到Z形柱怎样设计计算较好,什么要限制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和不大于C50等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就关于桩基础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理解桩的极限端阻力和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这一方面进行了多方的讨论。
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明确了不少以前未明确的问题,但同时也“提出”了新问题。对地基基础计算,如何取用荷载组合是很关键的。简单地说,大致是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验算地基承载力时用上部荷载组合标准值,二是计算基础结构内力和配筋时用设计值。本文对基础计算时的荷载组合及算法进行了讨论。
笔者想和大家交流关于超长地下室的伸缩缝的处理,以及如何消除地下室剪力墙的裂缝的问题,以工程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为标准组合荷载,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的标准值的组合,也就是说上部导荷时不用乘荷载分项系数,相应的抗力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所以请注意地质报告中的特征值应该比旧规范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低。本文探讨了特征值(新)与标准值(旧)的概念对比和新版与旧版地基规范安全度方面的变化。
现有一工程,平面较大,地下室底板下的软弱土已全部挖除,回填处理后,在其上作现浇板。后在室外场地平整时,因抢工期,在靠近挡土墙处采用了大型施工机械,导致靠近挡土墙的一跨底板隆起开裂,隆起高度最大十多厘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室外的饱和土在压力作用下向周围挤压,将地下室底板拱起。经过两个月,拱起的底板没有明显变化。现急于处理,以便地下室能投入使用,寻求最佳处理方案。本文就地下室底板隆起这一问题,提出
组合楼板是指通过连接件(一般是栓钉)把楼板中的钢部分(一般是压型钢板)和混凝土连接在一起,使其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严格意义上讲,那些仅为了增加施工进度,把压型钢板用作永久性模板而不考虑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楼板不是组合楼板。本文介绍了组合楼板的优点、设计、新兴的组合楼板,并提出了组合楼板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地下室外墙在SATWE建模时是否应该输入,当在SATWE建模,输入地下室外墙时,其计算结果考虑了外墙的共同作用使柱的轴压比减小,配筋减小,设计时是否也应这样考虑以及地下室外墙用C30,而柱为C50,施工时应怎么浇筑进行了讨论。
本文讨论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加固改造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壁可”法修补混凝土裂缝所用注入材料,以及“壁可”法压力灌浆处理的方法。
本文讨论了公路30m预应力T形梁为什么会产生沿管道预应力方向的裂缝这一问题,笔者的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①精心施工是不会出现裂缝的;②个别梁出现裂缝应该是属于混凝土品质有问题,或管道偏位,或钢筋安装间距太大(也就是不合规范或设计要求)等原因,但我感到根本是混凝土品质问题比较多,从而造成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甚至长期强度),特别是抗拉强度不足。
本文对预应力锚具与柱纵筋冲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种问题应该是预应力施工尤其是有粘结预应力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也是施工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梁端本身钢筋就比较密,再加上柱筋的影响,就更为不利了。切断纵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还是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比如说能否将张拉端承压板放到柱筋外侧,锚具外露;或者能不能考虑从梁侧张拉,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方法能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