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剪纸与“文化能人”:一个和林格尔的个案

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文化模式下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这个传统的文化模式,长久地保持了与以中国乡村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相协调的关系。当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出现,乡村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高速变革时,原有的稳定农耕文化模式迅速瓦解。人口的增长、职业的变换、大量农工潮等等因素共同削弱了农村社会结构的传统纽带;伴随着各种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原有的信仰与表达方式改变了。这是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对位造成的必然结果,这种由社会结构变革引发的文化模式转型无疑是必然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常态。关注中国民间剪纸传承过程中的方向转变,正视文化变迁中文化基因变换的方式,无疑成为这一无形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一个和林格尔的个案进行了简述。
其他文献
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中国动漫的发展状态,随着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随着对民间文化和造型的广泛了解,生出了将自由奔放、充满生命活力和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元素纳人动漫创作的
会议
我们深知黄河文化出自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民间美术出自于母亲,是生命的艺术,从形式上到内容上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都是母女之间以心传心,心领神会的传承。她集中体现了人类的繁衍
会议
剪纸产生于女红的大剪,剪纸的艺术语言无疑也是在大剪的剪铰中形成的。它的许多技巧都是基于大剪之“大”,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创造出来。“剪线”就是剪纸过程中剪子在纸上留下
会议
乐清的细纹剪纸不仅具有重要的民间艺术价值,它还对于地域文化的延续及其审美趋向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民间文化的标志。据考证,在乐清剪纸
会议
远占时代,人类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作为形象标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有人将金银箔、皮革和丝织物进行镂空,而产生了与剪纸艺术相近的艺术
会议
“眼中有眼,心中有心”是花匠婆婆曹秀英剪纸作品所包含的深度和文化象征。“举头三尺”、“世外刮来一阵风”、“时来”、“运转”是造就她剪纸作品的特殊感受和期盼。她的这
山陕会馆刺绣题材多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文人故事中选取,由于会馆建立宗旨是叙乡谊、通商情、敬关公、崇忠义、安旅故、商义举,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存在,因此选材本身就带有商业
随着“宫廷艺术”、“文人艺术”的出现,中国出现了应贵族和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要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子。这一现象在
漳浦剪纸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它不似东北满族剪纸的简约粗犷、西北剪纸的朴实厚重、西南剪纸的原始神秘、江南剪纸的纤细秀丽。漳浦的剪纸整体上形象生动逼真,手法丰富多样,构图
中国的剪纸艺术就像自然生态一样,体现了我们祖先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当我们提倡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应提倡保护文化环境。中国自古以来文化与自然就是一个整体,这也是我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