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下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新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来源 :第六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八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六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颅底卵圆孔显示新方法,为临床提供透视下准确穿刺卵圆孔的解剖影像学依据。 方法:对37例(74侧)颅底骨标本,先后将卵圆孔涂钡(造影组)及不涂钡(平片组),在透视下观察卵圆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寻找能显示卵圆孔的规律性;头颅湿标本13例(26侧),进行靶点验证穿刺。 结果:发现在头颅侧轴位片上,中颅凹骨骼在卵圆孔前后方各形成一条弧形线影,分别与卵圆孔前后缘相连(简称中颅凹弧形线),卵圆孔正好位于两弧线相交点。在平片组卵圆孔前后两线的相交点可清晰分辨。74侧例标本卵圆孔显示最佳时,球管所倾斜的角度分别在30°~39°(34.50±2.06),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为(34.02,34.98),左右两侧进行了配对t检验,得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0.05);26侧例标本靶点验证,卵圆孔穿刺成功率100%。 结论:利用“中颅凹弧形线”这一骨性标志,可在头颅侧轴位准确显示颅底卵圆孔。使用此定位方法可在透视下实时观察、准确穿刺卵圆孔。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结扎兔颈总静脉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24只,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2只)先结扎一侧颈总静脉,24小时后再结扎另一侧颈总静脉;B组(12只)则同时结扎双侧颈总静脉。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PWI)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EXCITE 3.0T成像仪,于结扎颈静脉前和结扎后0.5h、6h、24h分别做脑血流灌注成像。同时进行脑部普通MR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T
目的:初步探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atedimage,DWI)中合适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PI原始资料,包括常规MRI及不同b值的DWI(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运用GEADW4.2工作站,应用Functool 2.0软件分析记录不同b值的ADC值
目的:探讨X线气钡双对比图像上结肠癌病灶切线位基底部的肠壁变形与癌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清晰显示病变切线位的x线气钡双对比图像,将病灶基底部的改变分为0:无变形,1:边缘毛糙,2:角状变形,3:弧状变形,4:台阶状变形5种。应用SPSS进行秩相关系数分析,研究病灶基底部变形与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最大径30mm以下的117病灶中。癌组织限于粘膜内者31病灶(26.5%),癌组织浸润到达SM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内疝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5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小肠梗阻,6例诊断为肠管发生绞窄。10例考虑腹内疝,其中网膜孔疝1例,十二指肠旁疝2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粘连束带疝5例。手术后证实均有腹内疝伴有肠梗阻。其中,十二指肠旁疝2例,网膜孔疝1例,大网膜裂孔疝2例,盲肠周围疝1例,胃切除术后切口疝1例
建立组织学和血液动力学真正类似于人动脉瘤的可信的实验动脉瘤模型对于人类颅内动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尤为重要。血管内球囊阻断结合弹力酶诱导法制作动脉瘤的方法是近年来国外研制的一种广泛使用的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本文对该模型的制作、优越性和不足以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究国人眶上孔(切迹)、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在CT三维表面重建上的表现,为临床三叉神经周围支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头颅64层CT扫描后三维表面重建,观测了92例,184侧(男124侧,女60侧)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的位置关系。测量三孔中心至正中线的距离;在眶上孔(切迹)中心至颏孔中心作一连线(称此连线为S-M线),观察眶下孔中心与S-M线的位置关系。结果: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中心距颅正
目的: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CEMRA)表现。方法:55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随机选择的同期48例正常人及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使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研究对象行CEMRA成像。分析脑供血部脑供血动脉病变与TIA的关系。结果:TIA组及正常人组以Willis环前病变为主,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729);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