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城市双修、存量规划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出现,城市更新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城市更新"为主题词的相关文献共2559篇进行从时间分布、发文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梳理了中国1983-2018年来城市更新文献脉络演进轨迹,归纳其中演进特征与趋势取向.研究发现:①1983年以来,中国在该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城市双修、存量规划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出现,城市更新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城市更新"为主题词的相关文献共2559篇进行从时间分布、发文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梳理了中国1983-2018年来城市更新文献脉络演进轨迹,归纳其中演进特征与趋势取向.研究发现:①1983年以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从引进国外理论知识开始,到结合本国国情和社会现实需求,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与扩展的状态;②该领域的研究主体以高校及设计研究院为主,合作网络已初步形成,多元合作趋势显现,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构建跨学科跨地域平台成为新的研究趋势;③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与国家宏观政策联系紧密,预测未来将越来越注重与微观个体相关的研究及更新中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周边城市2001―2018年城市间专利合作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计算创新网络的中心度,通过凝聚子群法确定城市集群,对城市群创新网络发展综合水平进行多层次量化测度.其次,借助网络空间状态表征指标计算熵值,运用最优分割法探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该网络系统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阶段划分点.总结而言:(1)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群创新网络已经
少数民族棚户区的改造与更新不仅仅要关注改善居住环境的问题,更应该从社会空间视角分析,缩小各群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有效延续其原有的民族风俗与生活方式.本文基于少数民族棚户区的特殊性,结合格尔木北四片区的更新实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出发,针对性的从生态承载优先、尊重民族习俗、探索自主营造、完善住房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片区特色彰显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探究值得借鉴的少数地区棚户区改造路径.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与文化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也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位,往往面临着包括经济振兴、社区营造、风貌提升等更为复杂和迫切的更新改造诉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意义并总结其存在的空间特征,通过梳理焦作市耐火材料一厂的发展变迁和现状情况,剖析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共活动最频繁发生的场所.街道设计导则是专注于街道空间的城市设计导则,其编制对于交通性和公共空间属性的凸显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和国内各地区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动态及国内部分城市设计导则发展趋势.然后选取国内外多个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在编制背景、导则内容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其中倡导的价值取向,为后续各城市的街道空间设计及街道设计导则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消费进入重要的转型期,从"产品供给导向"的消费社会向"消费者需求导向"的新兴消费社会过渡.对于县城而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消费者,其"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消费需求"三要素推动者城乡新消费的崛起,并从需求端直接驱动消费载体的变革.县城中心作为县域消费集聚地,为顺应新消费时代的特征与消费趋向,在中心业态的构成与载体构建方面均需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与优化,以便有效地承
商业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购物消费与户外休闲娱乐的重要城市空间,提升空间活力和人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气候环境无法改变的条件下,调节微气候可以提升建成环境的舒适度.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商业公共空间中居民的行为活动特征、室外热舒适评价与空间使用需求进行秋冬两个季节的调查,发现在促进居民活动与提升微气候舒适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空间环境品质下降、商业活动开展不足、活动空间组织单调、季节特色景
珠江—西江是中国第二大内河航运通道,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批复之日起,中国华南地区打破了单一行政区划发展的僵局,启动了跨行政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广西作为珠西经济带的主要发展区域,占西江干流流域的87%.然而,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中国的省域经济发展中仍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如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支点,广西怎样将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激发出来,如何快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珠西经济带开放合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出现行政区各自为政现象,行政区划壁垒成为阻隔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城市走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建设城市走廊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打破城市行政区划壁垒和促进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如何充分把握城市走廊的内涵和特征,促进城市走廊优化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挖掘城市走廊的基本内涵,总结了城市走廊具有廊道空间特征、交通运输特征、空间组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后半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功能业态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跳升,由基本需求向品质化需求跳升,越来越多的功能业态具有乡村田园偏好.而由于中国特有的城乡土地制度限制,制约了大城市的郊区化、连绵化发展.以乡村为载体对城市溢出功能的承接,使乡村成为具有部分城市功能的新空间形态.现代交通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成为新田园城市发展的技术支撑,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城乡规划的编制方法,城市总体规划应
自然资源周边的建筑高度控制一直在建筑高度控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山体周边地块建筑高度控制更是重中之重.传统山体周边建筑高度控制一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等手段,达到预留观测山体视线通廊的目的.然而,在地位日益提升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下,以山体为背景的重要公园、景区等片区对于山体观测提出更加以人为本的景观要求.在原有"观山望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在观山过程中尽量避免景区周边高度过高外围建筑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