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民事诉讼法改革中的法院与当事人

来源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20世纪以来德、日等国的民事诉讼法的重大调整相适应,学者对辩论主义形成了不同的态度。在笔者看来,必须对立法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这样的改革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或者与其他法律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作出评价,也才能对各种相关的理论作出判断,并最后就关于辩论主义命运的话题形成结论。
其他文献
  自从心理测试技术传人我国,利用这种技术所获得的心理测试结论就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生存着。无论是刑事司法实践,还是民事司法实践,心理测试结论在许多情况下被确认为有效,但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于证据收集问题关注不够,尤其是证据收集制度的基本模式不合理,造成了司法实践中证据无法收集、证人不作证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我
  分析了证明与证明权的涵义,民事当事人证明权的宪法地位。在重视当事人人权保障的大背景下,将诉讼证明作为当事人的权利,有利于当事人主体地位的提高。
  在传统的地域管辖中,民事诉讼法基于特定条件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设立的“以原就被”的一般诉讼管辖原则,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生活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在此背景下,“以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