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重塑--以河南省传统乡村聚落为例

来源 :201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9800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保护与重塑中原地区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留下乡愁记忆与延续乡土文化脉络,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摆在城乡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河南省传统乡村聚落为例开展相关研究,认为:①河南省传统乡村聚落在各种自然与非自然因素,以及特殊的文化、地理因素影响下,演变成具有本地区地域特征的空间形态,但近年来出现内部"空心化"、外部无序蔓延、传统元素逐渐丧失、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成为本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重大障碍;②从"点、线、面、高、景"五个层次,提出了保护与重塑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行动策略,即重构传统文化承载场所、继承传统文化价值观,完善路网水网格局、架起村落空间骨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防止村落空间无序蔓延,加强建筑高度和风貌控制引导、防止村落空间围合感和特色感缺失,重塑优美自然环境、充实村落物质空间内涵.本文对中原地区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重塑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胶东半岛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近十年,胶东半岛城市群逐渐形成并完善,胶东地区乡村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制度变革的推动下,乡村空间布局不断发生变化.由于胶东半岛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其乡村空间的演变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发展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地林果型、平原农业型、渔港型和城郊型四种类型村庄的空间特征.然后从生产方式的变革、治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年城市建设高潮时期,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赤草村村庄规划案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
作为特色旅游项目,乡村旅游近年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农家乐是一种追求健康、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它的诞生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渠道.传统的乡村住宅只需满足农户自己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即可,旅游业发展之后对农村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宅模式发生了改变要充分考虑旅游经营的需要,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面需求.农村住宅作为农家乐旅游的物质载体,自身也代表了乡村旅游资源,能很好地体现乡村特色和
目前我国小城镇的"旅游度假区"开发大多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政府规划,以及大企业、大资本为主的旅游设施开发对本地社区参与产生排斥,普遍存在旅游发展与本地居民生计脱离的问题.本地社区往往处于旅游产业链末端,无法参与旅游城镇开发的价值财富分配.本文在南京汤山选取了"拆迁安置社区"和"乡村旅游社区"两种案例,从本地社区参与旅游经济利益分配和参与旅游空间组织模式的视角,对比这两种村庄的旅游开发给本
资本与乡村地域的结合,在推进城乡统筹与新型城镇化、提升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入居环境格局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从目前我国资本与乡村结合状况分析入手,归纳出两种类型:"介入农业领域并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介入乡村生活与休闲旅游领域并更新乡村内涵与形态";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经验的借鉴,提出"政府的引导规范和乡村自投资强度与自组织力的提升,是使资本更好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关注
农村地区是人地关系最密切的地区,然而农村地区现有的社会组织单元与自然生态单元却不吻合,很难实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景观生态的建设治理.本文以安沟乡为例,在分析新型农村社区概念、理念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社区范围与边界划分的步骤与方法.首先,以乡镇为研究单位,在社区范围划分时以自然村为单位;其次,对研究区内的各行政村按20%的比例发放问卷进行农户入户调查.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地理统计分析,将人
论文选取上海市崇明县、松江区和金山区7个村庄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实地调研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上海市不同郊县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研究发现,上海市不同乡村的公服设施配置情况各不相同,基础性公服设施配置均较为齐全,而社会性公服设施则存在差异;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及水平不高、利用率较低,并存在损毁现象;不同类型村庄存在传统型村庄设施配置种类单一,分布不合理;转变型村庄设施配置不均衡等情况严重,且存在大量缺失
随自然与历史环境的保护日益受到各界重视,城市与村镇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风貌保护工作,为使保护工作更具针对性与规范性,风貌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开始被研究与编制.为增强风貌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学术性与严谨性,景观资源评价为村镇风貌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分析唐昌镇的历史背景与景观资源状况,确立规划愿景;并着重对其景观资源进行评价,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分与层级分析法拟建评价指标体
本文以天津市宁河县东棘坨镇张老仁村规划为例,分析研究了新时期农村规划,提出农村规划必须分析研究地方特色,以产业布局调整为重点,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规划必须维护和恢复正在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村建设必须治理当前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规划.
随着城市规划正式更名为城乡规划,近年来乡村地区的规划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城乡规划的研究视野中.由于上一轮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地区面临持续的要素净流出,资本、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当下我国乡村普遍呈现出凋敝的面貌.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率先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行动,催生了一大批探索乡村地区复兴之路的规划实践.本文针对南京市近郊江宁区花塘村的规划实践,着重介绍如何在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