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观问题--以杨义的大文学观为中心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g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观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多数热衷于探讨大文学观的学者都将其局限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也就是把它仅仅作为文学史观来看。而杨义先生在他的思考中不仅融入了自身古今文学史研究的经验,而且总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广阔视野中顾及当前文学及文化的现实,以他的大文学观给以回应。一方面,面对文学的世纪性变局,他的大文学观强调从生命体验和文化介人的角度看取文学发展路向,倡导文学对生活世界的探索,对生命体验的尊重,并以此介入当下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在以大文学观理解当前文学上,杨先生认为,一是要打破对文学保守的概念化理解,以开放思维直面文学(写作)事实;二是正视文体类型历史变迁的合理性;三是从文化视角解读文学的泛化现象。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中国学术之新范式的建立者,胡适在人文学科诸领域中均做到了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小说史学而言亦如是。作为胡适大力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小说
会议
  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是学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现代性广义地意味着成为现代,也就是适应现时无可置疑的‘新颖性’"。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及表现出来的"新颖性",从媒介到
会议
  “现代”文学史观作为一种话语霸权,至今仍主导着现代文学史教材的编著。如果追寻“现代”文学史观的逻辑起点,则是对“新文学”发生历史的神化,即对五四文学革命派的观念与
  民族共同语想象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意义早已被安德森揭示出来。而柄谷行人则通过研究日本现代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分析日本民族国家建制与日本现代文学之间的勾
  文学研究视野的重构,意味着获取一种“既内且外”的批判眼光与主体意识,意味着对研究者置身其中的观念体制与制度基础有着清醒而现实的认知,也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意识基础上重
  本文探讨了学术兴趣与学术训练的区别,对五四时期新文学的产生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学术研究的规范进行了阐述。
  文章探讨了“抗战文学”的产生,对抗战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介绍了抗战文学的区域框架,重点对现代文学教学和教材中的“抗战文学”进行了阐述。
AIM:To study the effect and tolerance of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of 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local radio frequency(RF) hyperther
本文对虫草真菌棒束孢霉固体发酵物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表明该物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并含有一定量的甘露醇、麦角甾醇;氨基酸含量也较高。超氧化牧歧化酶活性达
去年10月和今年4月,笔者参加了劳动保障部在厦门召开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在杭州召开的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的座谈会,切身感受到了一种新气氛——在典型发言时唱主角的不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