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针敏现象与脂肪条带结构上神经肽物质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部份神经肽物质的变化.方法:针刺"后三里"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法筛选出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并以放免法测定大鼠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神经肽物质强啡肽、β-内啡肽、SP物质含量.结果:β-EP针刺敏感(1.57±0.49)与不敏感(3.19±1.43)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t=2.6212,P<0.05);DynA针刺敏感(23.08±8.61)与不敏感(54.63土23.39)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t=3.1004,P<0.05);SP针刺敏感(19.08±7.42)与不敏感(42.70±26.91)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t=2.0731,P>0.05).结论:大鼠针刺镇痛不敏感现象并非是脂肪条带结构上强啡肽和SP物质的水平低于针刺敏感大鼠所导致.
其他文献
针灸脱毒的实验研究及针刺抑制心理渴求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针灸在脱毒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促进缓解式断症状;在康复期温和调节、无毒副作用,不浪反应少,适应改善稽延性式断症状,捣乱制心理渴求.
药物滥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突出的精神健康问题,但目前药物戒毒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过去十年,国内已有大量应用针灸戒毒的研究报告.本文就这些研究报告的做一总结,以此了解针灸戒毒的动物和临床研究现状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系统资料.
探讨标准头针刺对急性脑梗死(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A组)和单纯药物(B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VEGF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汾阳市万寿堂门诊部在近几年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灸疗法治疗了数十例因外伤而致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灸法为中医临床针、灸、药重要三法之一.但是,当今针灸临床却出现了"重针轻灸"、甚至"只针不灸"的现象.笔者通过论述灸法具有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回阳固脱的功效,达腠理的优势,及易学易用易推广的特性,以期引起同道对灸法的重视,发挥灸法本有的作用,进而提升中医的临床疗效,造福于患者.
使用Flash软件作开发工具,制作穴位解剖动画演示软件系统,能动态演示进针解剖层次,形象直观,操作简便,中英文对照显示,可靠性高,便于学习和掌握穴位解剖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对于避免盲目针刺,防止针刺意外的发生有积极意义.该系统可作为针灸教学的课件,也可作为学习穴位解剖的软件,同时还可作为医学人员学习解剖的辅助工具.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肾俞、会阳、肾俞加会阳对不稳定膀胱(USB)主要症状的影响,探索针刺不同穴位治疗USB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将89例US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以I-PSS积分为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3次、治疗6次后进行疗效评定和组间比较.结果:1.肾俞组、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均能明显改善USB患者I-PSS总积分(P<0.05),会阳组和肾俞加会阳组疗效优于肾
通过颈椎结构离体标本进行实验研究,探讨颈周肌群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5具新鲜尸体颈椎结构标本的C3-4、C4-5、C5-6、C6-7的颈椎间盘前缘和关节突关节C3-4、C4-5、C5-6、C6-7等处同时埋置8个微型压力传感器,并应用模拟颈伸肌正常生理段性能的弹簧,研究颈椎结构包括颈伸肌等在颈椎活动时的压力变化情况.在此称为半载体实验研究.本文试验表明,随前屈角度的增加,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和颈伸
研究电针在减肥的同时是否具有抑制脂毒性的作用,其与西布曲明作用的区别是什么?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的SD雄性肥胖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电针组、药物组、肥胖组进行治疗,观察体重降低%、脂体比、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浆游离脂肪酸谱(FFAs,HPLC法检测)等指标.结果:电针组体重百分率降低的幅度高于西布曲明组(P=0.000);电针组脂体比小于西布曲明组(P=0.000);电针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通过测定茶碱微乳肺俞穴经皮给药后的组织浓度,验证穴位所属脏器与靶器官的一致性,对穴位经皮给药的靶向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肝、脾、肺、肾等组织中的茶碱浓度.结果:茶碱微乳穴位经皮给药后,在肺脏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并且在肾脏分布较少,增加了用药的安全性;穴位经皮给药的靶向效率高于非穴位经皮给药.结论:茶碱微乳穴位经皮给药后有归经作用,药物分布的靶器官即为穴位所属的脏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