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初中国气温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与地表太阳辐射变化的可能联系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区域气候变化监测与检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不仅气候变量的年平均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年循环也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尤其是在中高纬地区.本研究运用近年来发展的自适应时间序列分析技术—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 Wu and Huang,2009)分离近50年(1961-2007)全国平均地表气温的年循环(解释总方差的96%),进一步分析了它的振幅变化.结果显示,年循环振幅的变率和变化都很大:在分析时段内,年际间的差异最大可达平均振幅的13%(1.8℃);振幅显著(P<0.05)减小达平均振幅的4.6% (0.63℃).叠加在这个系统性的线性趋势之上,还存在从减幅趋势(-1.7%/10a或-0.23℃/10a)到增幅趋势(2.2%/10a或0.29℃/10a)的年代际变化.这一年代际转折主要被归因为地表太阳辐射的年代际变化(从变暗到微弱变亮的转折),而不是交暖的趋势或增强的温室效应.我们进一步认为,在全球(总辐射)变暗/变亮的转折和温室效应引起的逐步增暖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所观测到的全国平均地表气温在冬季增暖比夏季快、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初加速增暖.我们同时指出,不同的气候距平计算方案(即去除传统的多年平均年循环或去除更接近实际的随时间变化的年循环)会影响气候趋势的估计.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Based on homogeneity-adjusted daily temperature data of national stations during 1961-2008,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in mainland China were analyzed
使用1961-2009年40年的月降水资料,以2400多站组成的国家级站网为基准,对中国不同地面观测站网的代表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各级气象观测台站网络均能监测出中国年降水量上升的趋势,但是对变化速率的监测有一定的差异。相对来说代表性最好的是基准基本站网,基准站网和基本站网观测精度相差不大,GCOS站网最差。对各月变化监测误差的综合分析发现,GCOS站网的代表性高于基准站网,代表性由高到低的顺序
会议
利用附近2个乡村参考站资料,对北京怀柔站1960~2008年地面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序列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并比较分析了城市化因素对订正前后气温序列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怀柔站2次迁站均造成了气温资料的显著不连续点,其中1996年7月从城区迁到北部乡村引起的平均最低气温突然下降更明显;以当前站址观测为基准进行均一化订正后,怀柔站年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均值整体下降了1.377℃左右,年平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