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澄江化石地是我国第43个、云南第4个世界自然遗产,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的一个化石类自然遗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早期寒武纪化石遗迹。被国际科技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和"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澄江古生物化石地成为中国首个化石类自然遗产。绝版木刻是版画专业中套色木刻画的表现方式之一,具有较高原创意味和地方特色,其制作过程始终用一块板材,采用边刻边印的方法逐步完成,自然毁板的不可重复性使得作品价值远高于可无限印制的套版套色版画;边刻边印的表现方法使得艺术家在制作版画的过程中有较大自由的激情发挥空间,使画面更加生动,充满艺术魅力。绝版木刻作为版画中的一个画种,同样具备版画特点中复数性的优势,即一版多幅,极大的有利于内容的宣传和大众普及教育。华宁窑在玉溪有着烧制古陶的悠久历史,以烧造青瓷和青花为主,是玉溪窑的一种,玉溪红塔区瓦窑村、华宁碗窑村、易门浦贝村三地所产陶瓷在玉溪乃至滇中最负盛名。此三处窑场被认为最迟从明代起开始烧制瓷器,经历了青釉、青花瓷和颜色釉瓷的阶段,主要表现形式有绿釉及现代发展的各式釉色和青花。以上述两种方法为主来艺术表现古生物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油画、木雕、金属、布艺、刺绣及玉雕等传统及地方特色工艺,一方面以创意创新、文化传承、产品开发的方式积极组织艺术创作,另一方面以参与体验、艺术展览、主题研讨的形式进行科普教育实践,从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创作团队先后组织教师50余人次,学生400余人次,参与艺术作品创作。创作出近200个种类的上万件绝版木刻作品和近100个种类的近千件华宁窑等特色主题工艺产品。成果先后在北京、上海、昆明、澄江、台湾等地参与展出和交流,参观人数共计3万余人,作品长期陈列于玉溪博物馆和澄江古生物博物馆;以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艺术创作实践为平台开展的科学普及工作,在引发学科领域关于生活、艺术与科学是否有直接对话的可能性问题讨论的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创造了较好的影响,2012年平台被授予以云南省级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15年基地带头张汉东教授被科技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使者"的称号,2018年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举办的首届"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三等奖。另外,受古生物化石群中标志性化石"云南虫"启发而命名的"南虫艺术体系"构建,开创了新时期在民族文化基础上,融入古滇、抚仙、哀牢和帽天山生命摇篮等文化元素,本着生命力度的壮美意义的云南本土艺术流派构建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