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医论的来源考证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济总录》,又名《政和圣济总录》,共200卷,成书于宋徽宗时期.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宏富,体例完备,突出的特点是按病证分门.但是该书引论较少注明出处,从而对人们认识宋代医学发展带来较多不便,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医"论"之来源进行考证.因条件所限,本文仅对《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医论的来源进行考证,考镜其学术思想渊源,辨章其在理论上的创新,以便较为全面地了解宋代医家对伤寒病的辨识.根据统计发现,在《圣济总录》“伤寒门”69条医论中,明显出自《伤寒论》的有29条,占42%;出自《诸病源候论》的有54条,占78.3%;出自《太平圣惠方》的有12条,占17.4%;出自《外台秘要>的有6条,占8.7%;出自《内经》的有6条,占8.7%。这说明了除了《伤寒论》外,《诸病源候论》是《圣济总录》主要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缘于此书在病因和证候学方面的突出成就。由此可见,《圣济总录》不但引论宏富,而且在理论方面亦有新的创见与发挥。其“伤寒门”中很多篇次对病证进行详细地分析,为了阐发透彻,往往先述生理,再阐病理,二者相互对比进行论述。《圣济总录》还对宋以前文献中的部分病证进行了合并和调整,有的还单独成篇,补充了新的临床表现,使其呈现地较为系统性。通过对《圣济总录》征引医论的分析可知,《圣济总录》“伤寒门”在引征前代理论的基础上,在理论方面有了较为独到而全面的发挥。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不孕症临床常见证型有肾虚血瘀、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痰瘀互结等,临证再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和体征加减用药。本研究选择的干预措施为中药复方,虽对中药治疗方法加以区分,但对EMT相关性不孕症的辩证分型,中药剂量等,本研究未统一,仅将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作为共性考虑,或许会使研究存在潜在的信息偏倚。综上,本研究显示出单纯中药在提高EMT患者妊娠率和降低其不良反应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均无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等疾病范畴。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在OI周期中,有排卵周期明显高于观察组,周期取消率显著降低,“无优势卵泡发育”所占比重与观察组相比降低,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观察组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消囊育嗣汤联合LE可更加有效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及优势化,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
为顺应中医药发展的时代需要,满足阅读中医历史名家原著的读者热望,中医古籍的整理校勘出版又一次进入高峰时期.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马继兴老师带领课题组展开了《本经》整理与辑复研究。《神农本草经辑注》199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马继兴老师本草辑佚研究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中医古籍辑佚的示范性研究,为后学者开辟了这方面的研究门径。《神农本草经辑注》分为辑注与研究二部分。辑注部分收集155种古代本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长期从事中医理论及临床的研究工作,医学造诣精深.裘沛然先生对中医经典著作及医学文献的钻研用力甚勤,在文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针灸学、中医学基础、各家学说、伤寒、温病、内经等文献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观点.文中对裘老在《内经》、《伤寒论》、《各家学说》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对于中医文献的学习和研究,裘老认为只有学而得法,才能事半功倍。如何有效地阅读中医书籍,裘老提出
建国以来,中医药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给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是,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涉及中医药教育的根本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基于此,笔者以现当代名老中医群体为研究对象,从"成才"和"治学"两个角度发掘名老中医成长规律,探索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关键环节和问题,以期为当下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梳理、比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技术专长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活的中医临床学科的精华荟萃。他们的人生轨迹、心路历程、医德医风、人格魅力等等,都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传承和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书籍数不胜数,但采集保存的音像文献并不多。从
南阳医圣张仲景(约150~219年)吸取秦汉前的医学成就,于东汉末年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是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但《伤寒杂病论》的版本是经后人抄写、整辑、撰次或改编而刊行,种类繁多,语言古奥并可有存疑和错讹,需要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经典版本与分类.文章系统整理和简略介绍《伤寒杂病论》主要经典版本的成书时代、刊行流传、内容和历史价值。《伤寒杂病论》版本分为古代版本和近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以下简称《百种录》),为清代名医徐大椿所作.《百种录》成书于清乾隆元年,为选注《神农本草经》之作。仅择《本经》药物百种,依上、中、下三品予以阐释。徐氏深得《本经》之精髓,他指出药物治疗疾病的原理是以偏纠偏。该书篇幅极短,但蕴奥甚深。通过对《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的研读,可以看出徐氏对于中药应用的思想,即:以重视经典为前提,结合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同时注重活化归经,做到理论联
针灸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历代医家对其发展壮大,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理论与临床经验,并以文献的形式保留下来,除了历代集中探讨针灸学的专著外,还有大量的针灸文献散在于其他中医文献中,如中医各科专著、医论、医话、文人笔记等.但是传统文献的记录整理方式,有着记录随意、方式简单、标准欠缺、术语混杂等不足,而且记录内容也存在散在性、简单性等缺憾.这样的文献记载整理模式,大大阻碍了当今针灸学理论、临床与科研的
中医文献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医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用中国古典文献学各子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中医古籍,促进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学科.因此中医文献研究初期主要是以古籍整理为主,如点校、注释、训诂、今译等.随着发展,中医文献研究的范围近年来已有所扩展,由古文献到今古文献,从医学文献拓展到非医书中医学资料.其研究内容随着时代发展也在不断拓展更新,除传统的中医文献整理研究之外,也开始致力于中医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