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Macaca mulatta是最理想的医学实验灵长类动物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本实验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克隆测序技术及种群遗传分析等方法,对来自于四川7个不同地群体的217个野生猕猴样本进行了MhC-DPB1等位基因exon 2的分离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到59个Mamu-DPB1等位基因,其中有52个Mamu-DPB1等位基因为以前未报道过的新等位基因。在总群体(217个个体)中,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Mamu-DPB1*04(0.068)、在小金群体为-DPB1*30(0.081)、黑水为-DPB1*04(0.103)、巴中为-DPB1*32(0.107)、汉源为-DPB1*23(0.071)、九龙为-DPB1*04(0.081)、丹巴为-DPB1*04(0.071)和北川为-DPB1*04(0.107)。在所编码的87个氨基酸残基中,有58个位点在猕猴DPB1(Mamu-DPB1)、49个在食蟹猴DPB1(Mafa-DPB1)中表现出多态性。另外,通过种间Mamu-和Mafa-DPB1等位基因的比较,发现有69个氨基酸残基(分布于51个位点)表现出物种特性,其中42个为猕猴DPB1所特有。这些结果表明,猕猴Mhc-DPB1等位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且Mhc-DPB1基因在中国猕猴群体和先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印度猕猴群体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广泛收集我国各地理分布群的猕猴样品,深入分析各地理分布群之间的各类Mhc基因的遗传差异,全面揭示中国猕猴的Mhc遗传背景,对于整个中国猕猴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