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东地区第十四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heng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在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方法 以2015年春季学期医学实验动物学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骨干班两个班为施教对象,其中1班采用传统的“一站式”教学,2班在动物实验模块的相关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教学效果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更有利于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独立思维能力。结论 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得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科研实验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使用通用荧光引物分PCR法筛选裸鼹鼠微卫星位点的方法。方法 在特异性引物F链的5端连接通用引物,先以特异引物R链和加长引物F链进行PCR,再加入通用荧光引物进行第二步PCR,最后使用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同时以传统的荧光引物PCR为对照。结果 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通用荧光引物PCR产生的目的片段清晰,引物特异性强,目的片段多态性与传统PCR产生的多态性一致,且片段大小均比传
目的 研究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对实验兔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大脑皮层下注射红藻氨酸,诱导癫痫模型.将螺旋电极安装在实验兔迷走神经上,刺激器植入左侧背部皮下.1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A组(n=6)仅造模,假手术不植入刺激器;B组(n=6)和C组(n=6)在安装刺激器1周后进行如下操作:B组在造模前2小时开启迷走神经刺激;C组造模后立即开启刺激.分别观察以上3组动物临床反应及脑电波.最后以HE
目的 建立一个实时活体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方法 建立耳前动静脉为蒂内含三个血管体、二个choke区的跨区供血耳瓣小鼠模型.选择不同时间点进行:①形态学观察:局部采集图像,合成鼠耳全景图,观察皮瓣的坏死率、皮瓣内chokeI、Ⅱ区血管形态学变化;②病理学观察:切取鼠耳耳瓣,10%甲醛固定液固定,石蜡切片后HE染色,观察耳瓣choke Ⅰ区和chokeⅡ区的病理变化;③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为了引进自发性乳腺癌小鼠模型并应用于澳洲茄碱在体抗癌药效评价;方法 自国家遗传改造小鼠资源库引入SPF级MMTV-PyMT雄雌种鼠并进行培育,培育成功后以8 mg/mL、1.6 mg/mL和3.2 mg/mL浓度的澳洲茄碱及其溶剂以100 μL/1 0g体重腹腔注射MMTV-PyMT阳性小鼠,结合瘤块内加注100μL,每周一、四各注射一次,连续注射6周,并以游标卡尺测量瘤块大小;结果 引进的
目的 探讨养殖环境对肉鸭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福利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健康、体重中等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400羽,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0羽/组.实验组鸭舍不清洁、不消毒、自然通风;对照组鸭舍定期清洁、常规消毒,采用排气扇通风换气.定期检测两组鸭舍内空气载菌量、氨气浓度、生产性能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中皮质酮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1日龄~49日龄,气载需氧菌及真菌浓度均高于对
为了研究转染大脑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CDN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PD),本研究以大鼠BMSCs为对象,在体外进行CDNF的表达研究。首先构建真核表达质粒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至BMSCs,并进行后续的转染成功鉴定以及转染细胞的分化潜能鉴定。结果 显示本实验成功获得表达CDNF的BMSCs,且证明转CDNF的BMSCs仍具有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为后续的基因
目的 使用SD大鼠构建子痫前期动物模型,并采用遥测法监测模型大鼠的动脉血压,分析掌握模型动物在自由活动状态下的血压及其他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方法 将16只SD大鼠分为4组,遥测模型组A:大鼠植入遥测子并构建子痫前期模型.模型组B:仅构建子痫前期模型.遥测对照组C:植入遥测子并制作模型假手术.对照组D:仅制作子痫前期假手术.A、C组在遥测子植入后连续监测血压数据.各组收集妊娠13.5d、20.5d尿液
实验动物是生物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条件,目前还是有一些医学院校没有对此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实验动物的生产、监测、管理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要为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优良服务,必须加强法制观念,实行科学管理,重视人员的培养与技术队伍的建设,抓好条件设施的改善,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实验动物学研究和教学,寻求一条切实有效的发展办法。
实验动物福利技术研究不仅是顺应“动物保护”和伦理学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实验动物科学飞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是从“替代、减少、优化”三个方面提高实验动物福利。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常规实验操作、动物模型研究以及毒性安全性评价的“3R”研究四个方面,概括了目前实验动物福利技术研究的进展及现状。这些动物福利技术的实施必将带来实验动物福利水平的显著提高。
通过对实验动物科学知识结构的划分,以及分析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结构,试图探讨建立实验动物科学知识的培训体系,以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促进实验动物工作向法制化标准化轨道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