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元素137Cs在北太平洋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富集及其风险评估

来源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掌握日本福岛核泄漏对北太平洋公海渔业相关海洋生物的影响状况及危害程度,利用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北太平公海渔场采集的海洋生物样品,运用分类和分组织器官等处理方法,采用 7谱仪进行检测放射性核素137Cs,开展核素在北太平洋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富集及其风险评估.2011 年137Cs核素质量活度最高的是位于154°51E、43°12N,最低的位置是日本海海域132°44E、37.85° N.2012年最高的是位于160°37E、45°23N,最低的位置是131°47E,36°50N.2013年最高值在渔场 中心158°E、42°N附近位置.2011年,在鲨鱼(Mustlus griseuss体内的137Cs质量活度最高,高达 1.16Bq·kg-1,而2012~2013年基本上所有海洋生物体内的137Cs质量活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其中2012年最高的是在鲯鳅(Coryphaena hippurus)体内;2013年只采集了2种生物,一种为鲨鱼137Cs平 均质量活度为0.31 Bq ?kg-1,一种是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137Cs平均质量活度为0.18 Bq ?kg-1.通过3年的营养级分析发现137Cs核素质量活度呈倒金字塔分布,其中大型鱼类的平均值为 0.49 Bq?kg-1 ;巴特柔鱼的平均值为0.18 Bq ? Kg-1 ;小型鱼类平均值为0.10 Bq ? Kg-1.3年所测核素质量活度水平均未超过中国食品中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的限制浓度与通用水平的标准线.目前对放射性元素137Cs的风险评估显示核素质量活度处于相对安全限度范围内,但需要保持后续性的实时性监测.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稀缺资源。我国不断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力度,各地政府和国土局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保证土地正常管理秩序。但未批先用、破坏耕
  目前,信息化失败率居高不下、各种应用系统错综复杂、信息孤岛林立是人们在信息化建设 过程中遇到的重要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个比较理想的信息化理论模型来指导人们
会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人们对扫描仪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扫描仪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以IDS和PDS两种扫描仪为例重点探讨了不同扫
该文阐述了分形理论的基础原理,详细分析了其在地形分析与高程内插中应用的可行性特点,进而利用分形理论来表达地形地貌特征和进行基于分形的高程内插.通过分析不同地貌地形
学位
  为促进环境野外考察的移动化、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的效率,提出了一种 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可定位图像信息组织模型,实现了图像与时间、空间、属性等多源异构
  本文通过回顾环境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审视了传统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 析的区别,明确了分析方法的转变,为今后的环境决策支持提供思路。
高亚洲以青藏高原为中心,涵盖亚洲中央众多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特殊的地形条件和高原气候的结合,使得该地区形成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区。独特的地域单元使得高亚洲地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作为一种主动遥感工具,随着其硬件技术和成像算法等迅速发展,在现代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国土资源、环境监测、军事安
该文在分析系统的基于像元的光谱统计识别技术对判据表达组织的制约与系统效率及性能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图斑组织管理判据用于识别的新方法,并对其重点性予以了分析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