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和农民工的大量流动,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加,近年来这一特殊群体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留守儿童比例仅居全国第二的广东省,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状况更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与孤独感、幸福感三者的关系,本文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幸福感指数量表(WBIS)对广东省清远市和河源市共14所小学的在校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孤独感、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在性别及是否留守两方面分别进行差异检验,分析留守儿童在这三者上的一般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在验证了三者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儿童的孤独感在男女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2.088,p<0.05),积极(t=2.691,p<0.01)和消极(t=-2.707,p<0.01)应对方式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t=2.761,p<0.01)、幸福感(t=-2.091,p<0.05)和消极应对方式(t=2.087,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3)性别、家庭月收入、谁外出打工、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日关怀5个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得分有显著影响(F=3.337~12.954,p<0.05);生日关怀因素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F=4.762,p<0.01);积极应对方式在性别(F=4.034,p<0.05)、生日关怀(F=2.471,p<0.05)两个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监护类型和家中是否有兄弟姊妹跟随父母流动三个因素上有显著差异(F=1.712~4.429,p<0.05)。父母给予留守儿童的生日关怀对其孤独感、幸福感及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都有显著影响(F=2.471~12.954,p<0.05);(4)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幸福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均有负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