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甘石汤治疗常见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杏石甘汤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63条、162条,用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和"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之症.《伤寒贯珠集》论本方证:"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不在肌腠而入肺中.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发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名医方论》也认为:"此治寒深入肺,发为喘热也.汗既出矣而喘,是寒邪未尽,若身无大热,则是热壅于肺."此病机是由于汗后肺津损伤,肺热作喘,而时为病已由外寒转化为里热."无大热者"实为该方的病理、而该方的立意为透表祛邪,清里热,定喘.方中麻黄开发肺气,杏仁宣肺定喘,炙甘草和中益气,石膏清肺热;麻黄配石膏,则能发泄肺中郁热,无论有汗无汗均可适用,麻黄配杏仁,则能平喘止咳.近年来,对其在治疗肺系常见疾病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咳嗽、喘症、外感发热等肺系病症在临床上较常见,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尤以冬春为多。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直接影响肺气的宣肃,形成上述症候。本方的运用实际是一个"提壶揭盖"之作用,麻杏石甘汤证,主要用于热证,病机关键是外有风寒,内有郁热。由于皮毛受邪,风邪或风寒之邪郁于表,使肺热之邪不能外泄,故表现为一派热象。其热为标,其本为外寒内热,此热为郁热,故在清热时使用辛寒的石膏为主药,使热向外泄,同时宣发卫气,令邪从表而解。本方一直以来主要是用于一系列常见肺系疾病,其标准的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或厚腻,脉浮数而有力,只要外有表寒证的表现、内有热象的疾病均可应用。扩大用药治疗范围,达到异病同治,开拓思维,做到遵古而不泥。
其他文献
医圣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风的病名,认为中风的病机是"内虚邪中"."内虚是本之本,邪中是病之标."侯氏黑散是张仲景针对中风"正虚邪中"病机关键而创立的治疗中风"
中医治疗哮喘历史久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历代医家对其认识又各有不同.现通过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及中医方药治疗等资料进行挖掘整理,从而总结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扶贫问题。文章从实际出发阐明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十八大以来产业扶贫的基础和实践;围绕产业扶贫由“自发带动”到“自觉带
我国古代未见抑郁症这一病名,但有些症状类似现代的抑郁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发病率逐渐增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古以来众多医家
会议
针对目前方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通过互动式教学、病案讨论、临床实践、实验教学,借助网络平台与同学互动,改革考试制度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对
针对近年来中医发展缓慢,中医理论鲜有创新等中医发展的现状,陕西中医学院自2007年开始设立了"中医临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学生的选拔、师资的配
渗透系数(K)是影响地下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之一。为了研究地层垂向渗透系数(Kv)连续变化情况,本文引入了滤波处理方法,建立了利用电导率(EC)估算Kv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Kv与EC的深度变化曲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利用本文提出的估算方法可以对地层渗透系数进行合理的估计,尽管渗透系数估算精度低于原位试验方法,但高于颗粒分析方法,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简便宜行的优点,并且能够掌握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学习资料逐渐碎片化,移动短视频也逐渐流行.通过对当下较为火热的抖音、哔哩哔哩短视频软件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可以对碎片学习资源进行收集和系统规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医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将笔者自己多年方剂学教学法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及我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实验方剂学》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通过近几年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