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声誉——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

来源 :中国财务学会,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2007年中国100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选取了8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声誉之间的关系,并从声誉视角解释了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行为的动机。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声誉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其他文献
北京都市农业需要大力发展有机创意农业。有机农业和创意农业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完美结合。本文分析了北京有机创意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有机创意农业具有区位、市场、资金和人才等优势,分析了北京发展有机创意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针对北京有机创意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我国的创意农业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在探索发展,为避免创意农业狭义地打上休闲农业与观赏农业的烙印,有必要运用归纳思维与发散思维就创意农业可能涉及的领域展开广泛的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刚刚兴起的新兴行业,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当现代农业遇到文化创意产业,农业创意产业便应运而生了。在提出了创意农业的概念,并阐述了创意农业的属性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农业创意的四种途径,即科技创意、文化创意、服务创意和生态创意。
创意农业打破了束缚传统农业发展的枷锁,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从文化创意产业引渡而来的“创意”农业概念,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带上了终身的“枷锁”,数年来一直没有跳出“好看、好玩”的本义,“创意农业”也一直未曾逃离“农业+创意”的圈套。本文作者认为,“创意”农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农业”的概念,真正的“创意农业”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是面向未来而不仅仅是满足现在。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在全新
都市农业文化是指由都市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北京都市农业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依托农业节庆、开发精神型都市农业文化,依托传统农具、开发物质型都市农业文化,依托科教园区、开发智能型都市农业文化。
北京农业已呈现出以下几种具有创意特色的业态。一是观光休闲农业。这种业态是利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物质产能的同时,提升其精神文化品位,享受精神文化熏陶或寄托。二是装饰农业。即以农业产品资源为要素,经创意设计为社会环境、居家庭院、居室组配营造和谐的视觉感受。三是循环农业。其核心是资源的集约化循环利用,产品的多样化高效增值,是农业在资源阈值内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近些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融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创意农业发展类型。本文从实证研究出发,总结了郊区发展创意农业的五种模式,即“紫海香堤”多元创意组合模式、“植物迷宫”景观农业创意模式、“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创意模式、“平谷桃产业链条开发”创意模式、“百里山水画廊”空间集群发展创意模式、“大兴农业”区域品牌开发创意模式、“公园式农业”主题创意发展模式。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是创意城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创意城市的基础,创意产业就很难落地,只有创意城市与创意乡村的一体化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创意产业的进步(尤其是创意农业的发展)。以创意城市(乡村)为背景,在分析北京构建创意城市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创意城市的支撑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延伸是创意文化,创意文化的发展又能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城市的建设,并以此为主线,分析创意农业的发展路径。
创意农业是创意灵感在农业中的物化表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而关于创意农业的类型确定以及“创意中的创意”——区域创意农业的形象构建却很少被广大学者所涉及。本文试图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北京创意农业的类型,并通过区域形象、产业形象、品牌形象三个层面的形象构建,谋求不同类型创意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以促进区域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发展创意农业多从策略、技术、产品和营销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把农业资源变成资本,创造多元效益。具体运作形式可概括为六种:空间集聚模式、景观农业模式、科技解决资源稀缺模式、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产品用途多样化模式、农业节庆模式。北京市创意农业的发展和推进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加以实现,在实践中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塑造品牌,壮大人才队伍,更要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